持 箭——畏死受戒 得生善趣(一)
一时,迦毗罗卫国(Kapililavstu)有位释迦(Sakya)族人,名叫持杖,他富如多闻天子,与妻子共享美好的生活,妻子怀孕九个月后,生下了一个非常端庄可爱的男孩,持杖夫妇为孩子举行了隆重的诞生仪式,并取名持箭。他们用牛奶、酸奶、油饼等喂养着持箭,他如海莲般很快地长大,并精通了文字、乘骑等世间五明。后来,持杖夫妇又给持箭生了个逗人喜爱的小妹妹,这个小妹妹天生质丽端庄秀美,父母为她取名耶输陀罗(Yasodhara),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诞生仪式,用牛奶、酸奶等营养品精心地喂养抚育着小耶苏陀罗,她如海莲般地迅速成长着。耶苏陀罗的天生质丽、端庄秀美自降生的那天起,整个迦毗罗卫国便传开了,几乎是孺妇皆晓。等她年值豆蔻芳龄时,便嫁给悉达多(Siddathar)太子为王妃,她们俩在宫里享受人间的荣华富贵。这时,持箭和悉达多太子的关系甚为融洽。后来,悉达多太子出游四门,观见老病死的痛苦后,舍弃了王位和王妃,去了寂静森林中苦行。对此持箭深为不满:悉达多太子不仅是舍弃了王位,竟然舍弃了我那端庄秀丽的妹妹,独自去森林中出什么家?他也无可奈何,只好把这口气闷在心里。
六年很快地过去了,林中苦行的悉达多太子已于金刚座下现证菩提,成了大彻大悟的能仁智者、三界导师——释迦牟尼佛(Sakyamuni Buddha),世尊四处广度一切有情。一次,世尊回到迦毗罗卫国,与净饭王父子相会,此时,释迦族人纷纷拜谒释迦世尊。但唯有持箭对旧隙耿耿于怀不肯去拜见,族人们费尽了口舌,他终于勉勉强强为顾众人面子去了,在世尊前他受了五戒(Panca Sila),但是,因非诚意发心受戒的缘故,他没有如法地守持戒律。(译者:原来也有类似情况。上师去青海时,有一人在众人劝诫之下受持了不饮酒戒。因非诚心,所以他受戒之后,很想尝试一下犯戒的果报,于是他便喝了一瓶酒,但喝后不久便死了。众人对上师祈求,上师说:“我并没降伏他,犯戒是他自取的事,可能是其他护法神和喜善法的一些天人对他故意破戒而感不满,故他马上受到了一些制裁。)过了不久,他觉得:虽然是受了五戒,但并非自愿。于是他就故意犯戒,在大庭广众之下饮酒。族人知他故意犯戒甚感可怜,知其破戒的果报是会堕地狱受众苦报的,都很想救他。众族人一齐去佛前恭敬顶礼祈请:“世尊,释迦持箭原来在您前受了五戒,但他故意犯戒,请佛陀慈悲救度他,免受地狱之报。”世尊默然,族人意会到佛陀已经应允,便赞叹了佛的意趣后,顶礼返回了。世尊心想:应该去度化他,但须待过一段时间较为适合。后来,世尊观知持箭的寿命仅剩七天了,便告诸比丘:“持箭再过七天寿命将尽。”此话如手捏芝麻油一样很快传出去了。(师言:在此我再次希望四众弟子(Catu Parisa)们,一定要观察自己的语言,在十分必要的时候说一些有意义的话,不要象流声机一样,没有脑子整天“呱呱”叫个不停,一旦无意之言传开了,自己追悔莫及。口业最容易造,那些智者,从不随便多言,也多以尊者之圣教言,观察自己说话的时、处、对境、程度轻重,然后才说些必要的话,希望各位详细学习《国王教言》、《二规教言》等论中所说的格言,用智慧来庄严自己。)
版权所有:楞严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