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爱的第一方面是慈,是给予喜悦、幸福的意愿和能力。 Maitri是梵文 ,在英文可以译为爱。有些佛学导师选择用慈爱,因为他们发现“爱”这个字被滥用了。但我还是选择用“爱”。字有时候会生病,需要医治。长久以来,我们用“爱”这个字来指食欲或欲望,像是“我爱汉堡”。我们要更小心地用字。“爱”是个很美丽的字,我们要归还它原本的意思。梵文的 maitri,源自 mitra(朋友 )。在佛教中,爱的最基本意义是友情。
要培养这能力,就要谛观和谛听,这样我们将知道做些什么会使别人幸福,做些什么会使别人不快乐。慈,不是给你爱的人不需要的东西。你必须要明白他的情况,或明白你所提供的东西会不会使他不快乐。
在东南亚,有很多人嗜吃一种大大的、有刺的水果叫榴莲,你甚至可以说他们吃上瘾了。榴莲的味道很强,有人吃完后还把皮放到床下,这样他们就可以继续闻这味道。对我而言,榴莲的味道却是恐怖无比。有一天,我在越南的庙里念经,供桌上有一颗供佛的榴莲。我一边敲着木鱼和大磬,一边念《法华经》,可是一点也没办法专心。终于,我把大磬抱到供桌上,翻过来,盖住那颗榴莲,我才能继续诵经。诵经后,我向佛陀行礼,并释放那颗榴莲。如果你跟我说:“师父,我很敬爱您,我想要请您吃榴莲。”我会苦不堪言。你敬爱我,你要我快乐,但你要我吃榴莲。这就是一个有爱而无理解的例子。你的用意是很好,但你没有正确地理解。
没有理解,你的爱就不是真爱。你必须要有谛观,去明白、去理解你所爱的人的需要、渴望及痛苦。我们都需要爱。像空气似的,爱很自然地为我们带来喜悦和幸福。我们被空气爱着,我们需要新鲜的空气来得到快乐和幸福。我们被树木爱着,我们需要树木来得到健康。要被爱,我们就要爱;换言之,就要去理解。要爱绵延,我们就要采取适当的行动或非行动来保护空气、树木和我们所爱的人。
在我们的心中,都有爱的种子。我们可以培养这美妙的能量之源,孕育那不求回馈的无条件之爱。当对某人有深刻的理解,即使那人曾伤害过我们,我们也会无法抗拒地要去爱他。释迦牟尼佛授记,下一劫的佛是弥勒佛——爱之佛。
真爱的第二方面是悲,也就是止息和转化痛苦、减轻忧伤的意愿和能力。悲 ,梵文和巴利文是 Karuna,在英文里,悲通常被译成 compassion,但这不完全正确。 compassion是由 com(在一起 )及 passion(受苦 )组成。然而,我们不需要受苦才能解除他人的苦难。譬如说,医生可以在不感染同样的疾病下,减轻病人的痛苦。如果受的痛苦太多,我们可能会崩溃,无力帮助。然而,在能够找到更好的字眼前,我们还是用 compassion这个字来做“悲”的英文翻译。
要培养心中的悲,就要练习正念呼吸、谛听和谛观。《法华经》形容观世音菩萨“慈眼视众生,谛听世间苦”。悲,是带有深刻关怀的。你知道某人苦不堪言,所以你紧紧地坐到他旁边,看着他、倾听他,以便感受他的苦楚。你和他有深刻的沟通和心灵交流,仅是如此,就可以替他带来些许的安慰。
一句慈悲的话、行动或念头,就可以减缓另一个人的痛苦,带给他喜悦。言语可以带来安慰和自信,摧毁疑虑,帮助他人避免犯错,或是打开解脱的大门。行动可以救人命,或帮助他掌握难得的机会。念头也是如此,因为紧跟着念头的会是言语和行动。悲心,可以一言一行、一思一念都带来奇迹。
我初出家时,想不通为什么在这个处处痛苦的世界里,佛陀仍旧有着美丽的微笑。难道他不会受世间的痛苦所干扰?后来,我发现佛陀有足够的理解、冷静和力量,因此痛苦击不倒他。因为他知道怎样去对付痛苦,怎样去转化痛苦,所以他有办法对痛苦微笑。我们要觉察痛苦,但也要保持清醒、冷静和力量。这样我们才有办法转化情况。若有悲,泪水汪洋也淹没不了我们。这就是为什么佛陀依然微笑。
真爱的第三方面是喜。真爱总是替我们和我们所爱的人带来喜悦。如果我们的爱无法替双方带来喜,就不是真爱。
佛教论师认为,幸福与身心有关,而喜悦只与心有关。有一个例子常常被提出来:跋涉沙漠的人,望见又清又凉的水,他感到喜悦。当他喝下水时,感受到幸福快乐。“现法乐住” (Ditthadhamma sukhavihari)的意思是“幸福地安住于当下”。我们并不急着要赶到未来,我们知道每件事都在当下此刻。许多小事情也可以带来无比的喜悦,譬如说觉知自己有双好眼睛。只要睁开双眼,就可以看见蔚蓝的天、紫色的小花、稚儿、树木和许多多彩多姿的东西。处于正念中,我们就可以接触到这些美妙和清新的东西,喜悦之心会油然而生。喜悦中有幸福,幸福中有喜悦。
有些佛教论师说,梵文中的喜 (mudita),意思是“怜悯的喜悦” (sympathetic joy)或是“利他主义的喜悦” (altruistic joy),换言之,喜是当他人快乐时,我们所感到的快乐。但,这种讲法太狭隘了,且又在我和他之间做区别。喜的深层意义是充满平和与满足的喜悦。看到别人幸福时,我们会感到开心,但我们也会为自己的幸福而感到开心。如果没有办法为自己而喜悦,我们又怎么为别人而喜悦呢?喜悦,是为了每一个人的喜悦而欣喜。
真爱的第四方面是舍,意即平等心、不执著、不分别,平常心或放下。 Upa在梵文的意思是“在上面”,而 iksh的意思是“看”。你要爬到山上去,这样才能对全景一目了然,不会说有哪一个方向被挡住了。如果你的爱有执著、分别、偏见或依恋,这就不是真爱。不理解佛法的人,有时候以为舍是不关心,但真正的舍既不是冷淡也不是不关心。如果你有一个以上的小孩,他们统统都是你的孩子,舍不是不爱,而是一视同仁,让你所有的孩子都能感受到爱。
舍的其中一个特性是“平等性智”,这是平等的智慧,对所有的人平等看待,不分彼此。冲突起时,即使是与自己有极大关系,也要保持不偏不倚,能够去爱、去理解双方。放下分别和偏见,移开彼此之间的界线。只要还把自己当成爱人的人,把他人当成被爱的人,只要还把自己看得比他人重要或是跟他人有所不同,就不是真的舍。想要理解和真正爱一个人,便要把自己放到“他的立场”与他成为一体。做到这样,就不会有“我”或“他”。
少了舍,你的爱可能变成霸占。夏日微风清爽宜人,但若要把这微风关到锡罐中,自我独享,微风便会逝去。我们的所爱也是如此,像云朵,像微风,像花儿,若囚禁于锡罐,它们会死去。然而,很多人却是如此,掠夺所爱的人的自由,直到他丧失自我。他们活着的目的是要满足自己,利用所爱的人来帮助实现这个目的。这不是爱,这是毁灭。你说你爱他,可是如果你不理解他的渴望,他的需要,他的困难,他就被爱的监狱囚禁住了。真爱容许你保留你的自由,也让你所爱的人保有他的自由。这,就是舍。
版权所有:楞严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