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入门网

克己行道

发布时间:2022-12-03 09:49:26作者:楞严经入门网

  克己行道

  惠空法师-慈光禅学研究所所长

  同学们大家有缘一起在学院读书,这在佛门里称为“同参道友”,大家应该要彼此互相珍惜。为什么呢?世俗上的亲眷、朋友,固然很可贵,可是人与人之间相聚都是一种缘份,缘来则聚,缘尽则散,我们跟他们会相遇,就是彼此有一段因缘。《梁皇宝忏》也讲过:“仇人都是从亲眷中来的”。不在一起怎么结仇呢?《梁皇宝忏》说得非常中肯!所以,这亲人是我们往昔多生累劫中,所结的一点善缘,因而聚在一起,善缘尽了,大家就分开了。

\

  可是生命是无穷无尽的,而且在世俗上跟亲人眷属所结的缘,是一种世俗的爱染之情;而在佛门里,这种心情是“平等”的,如果平等心暂且还谈不上的话,那至少可以说是以“法”来相结合的。

  佛法“法”的力量,胜过了世俗的贪爱之情。世俗的亲人眷属,只会使我们的生死愈加的牢固,彼此纠缠在生死轮回里,大家都出不去,都掉在生死的漩涡流里。佛门的道友,则是彼此相推相拔,道友的相结合是:我高了,我把从你生死漩涡中拔出来;师长给你指引一条路,赶快出离生死的漩涡。所以佛门中的道谊,基本上它的建立是不夹杂世俗的爱染。但是,出家人真的没有贪着心吗?当然不是。但出家人的贪着心,是各人本来的习性,是从社会的习性带进僧团里来的,僧团本来是依清净的法而建立,所以僧团本身是没有爱染的,这一点大家一定要分清楚。

  大家或许会觉得僧团里面也同世俗一样,道友间好像一家人、像亲兄弟、像师长、朋友,不是跟世俗差不多吗?没有错,表面上看起来一样,事实上其中的差距却截然不同。世俗的亲人眷属是愈扯愈紧,僧团的师长、师兄弟、同参的道谊是世俗带来的余势(残余的因缘),而这残余的因缘,在佛法“法”的力量下就会慢慢的化掉。所以表面上好像一样,其实已经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东西了。所以大家要珍惜你们的道谊,而我们也要检讨自己在僧团、在佛门的同道中,我们是用什么心情来跟别人相处。

  世俗的人本来是亲人眷属,但是因为种种贪着、利害关系而有了冲突,因而产生仇恨和对立。在佛门里,我们的习气还在,所以也不免于此;我自己反省在这过程中,难免也会跟人家因为一些利害关系而感到不愉快。但是大家要了解,在僧团里这种利害关系基本上已经少很多了,不像世俗上你争我夺,这工程不是你拿到,就是我拿到;不是你称主就是我为寇。世俗上只有“一人胜,其他一定会败”的结局,所以才会造成彼此间相拚斗的仇恨。而我们在僧团中,大家所争的不是向外争,是向内争;所以你用不着因为外在的名利而跟别人结仇,这些东西你不要、别人也不要,大家都不要就没什么好争的,也就不会因为这些因素造成彼此的不愉快和隔阂。为什么呢?因为大家彼此没什么好争的,学院不考试,没什么分数好争的;工作上大家都发心做,谁好谁坏,没什么关系。永嘉大师讲的:“各自怀中解垢衣,谁能向外夸精进”你说你好,那里好?五十步与百步之差。所以大家都不要讲,各人管好各人的,这样基本上一般的冲突就没有了。

  在佛门里,两个最大的问题:一个是行为,属于戒律方面;一个是知见,知见有问题的话,也会造成冲突与对立,这就造成宗派与宗派之间的对立、教与教的对立。比方基督教,它也不会跟你争什么名利,可是它的思想跟佛教思想不一样,这两类众生就形成两个不同的团体;又如禅宗和净土宗、天台宗就不一样,这就是所谓的“知见”差异。有关这方面,我们大家有一个尺寸就是:对别人的东西,我们一概不提、不讲、不批评,我就是不参与,不讲你好,也不讲你坏,除非是你拿问题来问我,逼着我问了,那我就依照我的答案说。这样子就不会造成众生与众生之间的隔阂与对立。这是我个人长期在佛门中的一些经验,经过自己反省后得到的一个尺寸,这个尺寸不一定很恰当,不过是个人这么多年来拿揘的一个标准,提供各位做参考。

  所以,同学之间,一定不要为了世俗的名利、生活中的小细节与人造成隔阂,因为大家能够在一起是非常不容易的。只要能管好自己,在“道”上面用功,只向自己内心,都不成问题的。因为我们都还没到达这地步,所以今天要再就一个单一的问题跟各位多讲几句话,就是“德”。

  我也讲过,清净的心性落实在某一个具体的人或事或物上,就是德。今天我们跟同道在一起,应该要珍惜,因为我们这个善缘是维持长久的。在这样的一个因缘下,在座的各位都是有善根、有福德的人;又因为今生的修行,来生更具有善根、智慧和福报,而这些人才是未来多生累劫真正的伴侣、菩提道友。所以希望大家能彼此互相珍惜,彼此都要有一个很宽容的心,宽容的心还是从道上面下手,如果你的心是在道上、在解脱生死上,自然就不会跟别人做任何的计较;就是因为我们的心常常会离开清净的心念、偏离痛切生死的志愿,而去计较世俗种种因我执所产生的分别,就会有种种冲突产生出来。

  今天主要所讲的是属于礼法与德的层面,如果我们能保持“道心”,一切都不成问题。所以各位看古大德的语录,他们很简单就是要我们把心专注在道上面,其他问题一概不多谈,为什么呢?因为有一个生死的心情,对世俗的一切一概不会去计较,也会跟世俗配合得很好,因为我们主要就是要了脱生死,只要在心上下功夫,还有什么闲功夫跟人家计较呢?还有什么名利好追求呢?这样自然不会与人产生冲突了。

  这道理我理解,可是,如果我天天盯着大家这样做的话,有的人他理解不到,有的人会在生活细节上照顾不到,为什么呢?大家的习气重。习气重就是心念反省不到,会自认为所想的都是对的,愈想就愈对,事实上自己念念之间都没有自觉,总以自己的习气为是,怎么想都是自己对,所以就照自己意思做,久了积非成是,就造成习性。现在不得已,就要拿尺寸让各位量一量,主要提醒大家,同参道友、同学之间,一定要打开心胸,不要管别人的事,要管好自己的事。你能帮忙就帮忙,不能帮人就不要理他,自己该做什么事就做好什么事。你有一份慈悲心愿意帮忙道友,就不要有任何怨言;若不愿帮忙就算了,就说功夫还不够,管好自己就好了,不要去管别人,跟别人计较结怨仇,这是不需要的。如果你管不好自己,又嫌他这、嫌他那的,别人的事你起什么烦恼呢?所以,管好自己,不要因别人而起烦恼。你真正有福报,有这份慈悯心,就分一点福报和善法给别人,那是你的功德,不分也没有关系。既然想要分了,就不要讲多余的话,心甘情愿的奉献自己的关怀,这样大家都会很和谐。我们在团体里,不要看别人呆呆、笨笨的,我们怎么知道别人没有善根、他不是多生多世修行来的?今生不过是点业障障住他而已,六祖也是不识字的樵夫啊!我们怎么可以轻视人呢?千万不要轻视。所以大家要常常提醒说:这人的根性很难讲!那么大家自然就会很和谐。希望大家时常去思惟,把自己的道、德提升上来。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