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入门网

如何克服修行中的昏沉?

发布时间:2024-10-13 05:38:47作者:楞严经入门网
如何克服修行中的昏沉?

古人用“头悬梁、锥刺股”来克服阅读中的昏沉。当然,学佛的人不需要用这么极端的方式来克服昏沉。昏沉,嗜睡,是很多学佛的人都会遇到的问题,这是初学者业障多所致,持续修行,慢慢就会改善。很多人一开始读诵比较长的佛经,会遇到诸多困难,比如生僻的字不会读,经文深奥难懂,加上平时工作繁重,生活压力大,真正坐下来念经的时候,疲惫感就会上来,昏沉嗜睡在所难免。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可以用跪诵或者立诵的方式,这样可以克服昏沉。

目犍连尊者独自在寂静处修行时,不堪睡魔引诱,昏昏欲睡,佛陀即以三昧力得知,便现其前,阐明十种离睡之法:

第一、莫行想,莫分别想,莫多分别:

昏沉时,不要随此睡意想着要睡。如果跟随睡意进行思维:这么瞌睡,就睡一觉吧!那就真的会被睡魔骗走了,这一次顺服,下次也会如流水般顺流而去。

分别想,就是有分别心的妄想。虚妄分别的念头,耗费神思心力,就脱离了定境,而落入昏沉陷阱。多分别,是指更甚一步,就是胡思乱想。

比如我以前有的时候,临睡前一会儿想想这,一会儿想想那,可谓联想丰富,想着想着迷迷糊糊就睡着了

如果逆此障缘,没有分别想,心中就会清净,心定则神思心力充足。

若睡意不离去,就用第二个方法。

第二、如所闻法,如所诵法,广当诵习:

应反覆读诵温习所听闻过、诵习过的经典。佛法无边,文字般若可谓字字珠玑。沐浴在佛恩中,就会法喜充满,精神振奋。

如果仍然想睡,再用第三个办法。

第三、如所闻法,如所诵法,当广为他说:

应为他人讲说所听闻过以及读诵过的经典。这里有一个时机的问题,如果二三同修都想离睡而精进佛法,则互通有无,解疑释惑,有的甚至在讨论中豁然大悟。

若睡意不离去,再用第四办法。

第四、如所诵法,如所闻法,意当念、当行:

所诵习、听闻过的经典法义,应如理思惟并身体力行。既然在此指出当念、当行之法,应该是对治烦恼收摄心神,关闭诸放逸之门的甘露正法,比如白骨禅观。

如果仍然想睡,再用第五个办法。

第五、当以冷水洗眼及洗身支节:

应该用冷水洗眼睛及身体四肢,这种冷水刺激的方法,会让你蒸蒸耗散的精气,回复小腹之丹田,令你振奋抖擞而精力充沛,所以非常有效。

若睡意不离去,再用第六个办法。

第六、当以两手相挑两耳:

用两只手同时搓拉、掏挑两个耳朵。耳朵是身体所谓的神经敏感区域,也是道家所谓上丹的一处守护根门。搓拉、掏挑之后,一是刺激之功,重要的是上丹之气因之平衡而不散失,所以能守精气而定神。

若睡意不离去,再用第七个办法。

第七、当起出讲堂,四方视及观星宿:

应当走出讲堂,环视四方,及仰望天空之星宿,以去除睡魔。

假如仍想睡,再用第八个办法。

第八、当在空处仿佯行,当护诸根,意念诸施,后当具想:

走到空旷处经行、跑香,收摄护持六根,念及我受十方之布施供养,只为修道度众,不应散乱、放逸。心有惭愧之后,必然勇猛精进。

若睡意不离去,再用第九个办法。

第九、举尼师坛敷著床上,结跏趺坐:

把坐具铺著在床上,盘腿而端身正坐。诸坐法中,结跏趺坐最安稳而不易疲倦。

若睡意不离去,就用最后一个办法。

第十、当还入讲堂,四叠敷郁多罗僧著床上,举僧伽梨著头前,右胁著床上,足足相累,当作明想,当无乱意,常作起想,思惟住:

应当回到讲堂,把七条衣叠好放在床上,九条衣放在头前,右胁而卧,两足上下相累。躺下后须作光明想,心不散乱,且常作起床之想,如此可令思惟安住稳定。

佛陀宣说的这十种办法,虽然是给比丘说的,但是我们也可以作为参考。修行人如果“瞌睡”这一关突破不了,是不可能上路的。佛教里有打坐的修行方法,打坐是克服睡眠的一个方法。长期以来,我们都是通过躺下睡觉来放松身体,打坐是把这种习惯和姿势改变过来,通过打坐让身体达到放松。很多高僧大德的休息方式都是打坐,佛教里叫“夜不倒单”。都市里的人,虽然不需要这样的修行方式,但是每天坐一炷香,让疲惫的身心放松下来,也是很好的修行方法。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