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入门网

嘎玛仁波切:成佛这么大的愿力,我们都可以去发愿实现,何况世俗小琐事

发布时间:2024-08-23 05:35:36作者:楞严经入门网
嘎玛仁波切:成佛这么大的愿力,我们都可以去发愿实现,何况世俗小琐事

无论你抱着什么样的心态进入佛门,其实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进入佛门以后,就不能再浪费这个珍贵的生命了,不要浪费可以学佛的暇满人身,要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更有意义。

我们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么殊胜的愿力,都尽管可以去发,成佛这么大的愿力,我们都可以去发愿实现,世俗中遇到一些工作、生活的小琐事,小麻烦,除非你是半信半疑,只要深信不疑,要获得佛菩萨的慈悲加持,慢慢改善,绝对是没有问题的。

通过学习佛法,我们要学会改变自己的内心。以前你被各种情绪所困扰,学佛后应该知道,轮回中的一切本来就是苦的,既然佛陀已经告诉我们轮回皆苦,就要抓紧时间在苦中求解脱,找到离开“苦”的方法。你要找的所有答案,都在佛法里,所以必须要精进跟随具德上师系统闻思修佛法。信佛,是要相信佛陀所说的妙法真实不虚;学佛,就是好好学习佛传下的妙法,也要学习佛的行谊。

我们要知道,佛陀曾作为一个富饶王国的王子,圆满具足世俗中人们所追求的地位、财富、眷属等方方面面的福报。最终,他还是选择出家修行这条路。终获觉悟以后,佛陀又反过来利益他的父母亲人,利益他曾经的国土国民,然后慢慢延伸到利益天下一切如母有情众生。

我们学佛,就要知道佛的故事。佛所拥有的权利、金钱,一切对他的美妙赞颂等等,都没能让佛开心快乐。是什么让佛陀越来越开心?就是佛陀觉悟后找到了帮助众生离苦得乐的妙法,这让佛感到了无上的快乐!

谁是佛陀的第一批弟子?就是他以前的五个随从,他从王宫里逃出来的时候,有五个跟随的保镖,用现代话来讲,就是他的警卫,这五个警卫成为了佛陀的第一批出家弟子,这个身份的转换,并不很容易。所以,佛陀最初教导他们的,是初级阶段的佛法,他们证悟了罗汉,慢慢就形成了出家人的团队。

佛教的戒律,也不是一下子全部都建立起来的,而是随着外道的诋毁“与时俱进”,一条条戒律加上来的。比如,当有佛教徒不小心杀生了,外道就会散布消息出来:“佛陀的弟子,不守规矩,连生命都不珍惜,这与佛教的慈悲为怀不符啊……”然后,就有了不杀生的戒律。最开始,并没有明确不杀生的戒律,说连蚂蚁、蟑螂、鱼、鸡等等都不能杀,因为那个时候做不到,很多出家人都是苦行僧,虽然大部分以素食为主,但是没办法强调一定要素食,因为都是“要饭的”,乞食者。既然是要饭的,那就没办法挑三拣四,施主给你什么,你就吃什么。

因此,刚开始大家看到的佛陀,是沉默的,去托钵就行了,有什么就吃什么,人家给什么就用什么。比如施主家做衣服剩下些布,就补补贴贴做成衲衣穿,这就是早期我们讲的袈裟,就是这样来的。有些施主真是很虔诚,整块的布都供养了,但是整片布做衣服,又会让有些人产生傲慢心,佛陀就告诉大家裁成片,再拿来补衣服。僧人们不知道如何补,因为好多都是一块一块的小布,怎么接呢?佛陀就让僧人们去看田地,灵鹫山下农民种的田不是很好看吗?就补成那样就好了。最后就演变成我们现在讲的“衲衣”,其实就是稻田的样子,一块一块的。为什么讲供养出家人的时候,总说种福田?僧人的衲衣,一块块的就像田地一样,穿这个“田地”的,都是出家人,有福报的人,就叫福田,供养有福报的出家人,就是在种福田了。

佛陀一直践行着慈悲为怀,佛自己传播佛法也是行脚,徒步去讲经说法,他没有找个马车牛车来坐。为什么要徒步去讲经说法?就是用他的慈悲力感染他人,用自己辛勤的付出,让别人自己去感受

。虽然已经成佛了,佛陀依然还是以最大的诚意,来靠近我们,向我们讲经说法,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很多人就这样慢慢被佛陀感化,佛弟子也越来越多,这不能不说是佛陀伟大智慧的体现。

至今佛教传播佛法的方式,都是这样的,出家师父,苦口婆心去劝大众信佛、学佛,传承着佛陀的慈悲与智慧。每个佛弟子,都要好好学习佛陀的行谊,学佛的慈悲与智慧,并力所能及践行佛陀的慈悲与智慧,这样的修行才能不断进步!像佛陀这样,不用动刀动枪,就将佛教在全世界广弘开来,不能不说是佛陀伟大加持的体现!在历史的长河中,没有一个以佛教的名义发动的战争,没有佛教徒用战争与侵略去推广佛教。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