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入门网

嘎玛仁波切:人间浮世绘---唯有业随身

发布时间:2024-08-17 05:39:58作者:楞严经入门网
嘎玛仁波切:人间浮世绘---唯有业随身

轮回中的众生,来世会不会过得平顺或幸福快乐,关键在于今生有没有足够的准备。足够的准备是指,要在这一世累积众多资粮,也就是足够的善业。佛法是如此,世间法不也是如此吗?就像世俗中的搬家,当你已经做了充足的准备,有财物、能力、体力时,丝毫不会恐惧,也不必担忧,因为一切都准备好了,可以将下一个家布置得更美好。可如果事先没有足够的准备而又必须搬家时,我们一定会很惶恐,担忧没有钱能搬去哪里,担忧如果搬到一个破烂的地方找不到工作又没有钱财,要如何活下去。

就个人而言,当自己往生的时刻来临,要有心理准备,首先一定要对因果循环有足够的信心。如果没有“往生即是再生的开始”的认知,就会对今生产生强烈执著,执著今生的财物、亲朋好友,以及生活的这片土地,而这将带给我们痛苦的挣扎。因为你不想失去,可又没有能力继续拥有;不愿离开,可又没有能力留下。古代西藏有名的萨迦班智达曾经说:“死神不会理会人们的事情有没有完成,所以在他来临之前,就要有充足的准备来面对自己的一切

。”因为当死神真的来临时,你无法对他说因为你的事情还没告一段落,要他延后来临的时刻。所以,当我们往生时,要有平静坦然的心理准备。对于过去所发生的一切,包括最挚爱的亲戚朋友、财富地位,临终的你既然无法带走,也就没有执著的必要。而你最珍爱的肉体,以前别人斜眼看你一下,你都会认为别人轻蔑欺辱了自己,但在这必须放下的当下,执著也没有意义。

死亡时肉体是带不走的,没有人可以将肉体带到下一世,就像搬家也无法将旧屋带到新家一样;真正要离开的是灵魂,而唯一可以跟随灵魂离开的,是在称为“阿赖耶识”的第八意识上所播种下来的一切“因”。这些“因”,无论善恶,终究都会成熟在我们身上。好比从小到大,在求学的过程中,老师在讲台上传授许多知识学问,我们在下面聆听学习,然而老师并没有将任何实质的东西给予我们,我们真正得到的是老师在讲台上所说出的观念和思维,当这些内容融入了我们的第八意识,便成为我们学习老师学问的种子。随着往后的学习,我们学会了老师所会的一切,而老师并没有减少任何东西,我们也没有增长任何实质的东西,增长的是在阿赖耶识上所播下的种子。

由此可推知,一个人在小时候的成长过程中,如果家庭、社会对他的关怀不够,可能会有不良的阴影在他心灵上产生变化。也许通过认真学习和努力工作,在长大成人之后他拥有较高的学历或辉煌的事业,在表面呈现圆满的人格,可在内心深处还是有残缺不健全的部分。

我认识一位知名博士,在某公司担任高阶高薪的职位,上至董事长,下至所属员工,公认他是温和谦恭、负责上进的大好人。可他回到家,却常对妻子、孩子恶言相向,甚至施以暴力。他妻子将这些说给别人听,没人相信,因为在外面他是个公认的大好人,即使不认识的人也都大为赞叹他。造成他人格不成熟的一面,原因是他从小生长在单亲家庭,家里孩子又多,在成长过程里遭受很多的歧视和不公平,其母亲也常常以打骂方式教育孩子。为了维持庄严的形象,他不会透露自己的过往,而且比他人更谦恭有礼,所以大家都认为他是最好的人;但在家里,他会在妻子和孩子身上重复母亲打他的模式。他也知道自己不对、应该改过,却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

如果这样的缺陷已深深地印在阿赖耶识上时,想要改变,真的不容易。在我们行善的意念里,如果有恶的杂念融入,那么这种含有杂质的善念不断累积,会使得人格混杂了善与恶,藏入阿赖耶识,导致人格在善恶的交叉循环中成熟后,有时会自以为动机良善,在做好事,可方式不对,付出的行动就变成了坏事。佛法上将这称为“无明”,因为无明而产生的烦恼,便会带来业力。所以,我们不能轻视一些小时候的习气,就像俗语所说“小时偷瓜,长大偷牛”,一些小小的坏习性,如果轻忽而没有加以纠正,就会像滴水穿石一样,长大后会变成强大的业力而伤害别人,当然最后伤害的还是自己。

(每一个众生在一世又一世的轮回中,只是角色在不停的变化着,业力却是紧随我们未曾离开,我们常用性格来描述一个人做人做事的方式,这就是业力的一种表现。它对于人的影响会像“多米诺骨牌”的比喻一样,很多时候,心念一动随之而来的言行举止都会一触即发,从而被当下的念想所牵动,那么随后我们给予外界的表现也会得到相应的反馈。其实业力的表现可以细微也可以粗犷,但是因业而带给我们的是快乐或是痛苦,那就完全取决于是我们的善业作用还是恶业作用了。佛法说,其实我们每一世轮回的真正责任还在于了缘和了业。)

来自于嘎玛仁波切的著作【生命的觉醒】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