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六十一面,我们这一科讲到归敬三宝,前面讲到我们在心中,能够受持常住两个字,我们就能够远离三恶道。常住是针对生灭来说的,我们的心是没有常住的,凡夫的心,我们深受我们感受的刺激,我们的心一接触一个外境,就带动感受,感受就产生妄想攀缘。
所以我们的心是动态的,就像猴子它抓一个东西,它抓到另外一个东西,又把前面给放掉了。所以如果你有在注意你的心的活动,你会发觉你的心是没有停止的,一下子想东,一下子想西,所以我们的心是生灭变化的,就像水流一样不断的在流动,直到有一天,你有幸听到了大乘经典,尤其是《楞严经》、《法华经》,这种比较高等的经典。
佛陀告诉我们说,其实我们这种生灭活动的心,只是我们内心的一部分,是种表层的心。我们现在活在表层的心态,我们没办法安住在深层的内心,就像大海,你看大海它表层有波浪,但是你深入到大海的时候,你说外面的台风吹吹,你深入到海底的时候,它什么波浪都没有,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所以我们现在是活在表层意识,这就是我们为什么没办法控制我们的烦恼跟业力,因为我们的心活得太表层,我们不能深观我们内心的本来面目,不能深观我们内心的本体,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会不断造业的原因,因为我们活得心太表面了,太表层化了,我们没有把心往内往深层的地方安住。
所以一个人要能够改变生命,你的心就不能老是活在你的感觉当中,你不能老是重视你的感官、感觉。你不能外面的风一吹你就动,那你的生活的生命的档次就低了。
所以佛陀的经典他告诉我们,我们要把心慢慢的往内带,就是安住在这种常住不生灭心。其实我们的内心,除了我们的这种喜怒哀乐的感受所创作的心以外,我们还有一块很清凉的宝地,我们都没有去过的。在那个宝地当中,是没有风浪,没有暴风雨的,它是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它是离一切相的,只是说我们很少去造访它,因为我们的心,稍微动一下就向外了。
所以我们内心的深处的另外一块,我们都没有去过,问题在这儿。当然我们自己也不知道去,喔!原来我们还有那么好的一块花园。等到佛陀出世,才知道原来我们在整个表层妄想当中,我们内心的深处,还有一块寂静的宝地,我们没有造访过的。
所以你能够在经典当中,学习到你的内心的深处,其实你有一块清净的宝地,是没有烦恼,没有业障,没有生死轮回的,是生死轮回干扰不到你的,你的生命就有救,你的生命开始转变,这才是真实转变的时候。因为你开始要内观,你开始去找你内心深处的安住,你不再向外攀缘那种感官的刺激。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你能够不堕恶道。一个人会堕恶道,在《楞严经》上说,情执重。有些人造业是很猛的,你如果对外境的那种感受越强,你那个造业势力就越强。你同样两个人去造杀盗淫妄,有些人业是比较轻的,因为他有些人是应付因缘,有些人是这种很强烈的情执,所以他的业造得很重。
所以我们要改变我们的业力,必须改变我们的心态,你的心不要活在太表面,最好是能够活得深层一点。你要把心慢慢往内带,你能够往你内心的那种清净的宝地走一步,你的生命就大大提升了。你的人生观就改变,你会知道,你其实不需要外面的刺激,你照样可以得到快乐。
我们不就是想追求快乐吗,但是你向外追求的快乐,是有过失的。你向里面追求的快乐,是没有过失的,涅槃寂静乐,照样有快乐。圣人照样有快乐,他的身心世界照样舒畅,照样有无量的妙乐,但是那种妙乐是没有过失的。
所以你的心活得越深层,你的痛苦就越减少,你的造罪业的力量就越薄弱,这是一个基本概念
。你的心越往外面,你的情绪变化越大的人,情执越重的人,这个人他越容易堕落。所以我们在整个修学当中,我们透过佛法的修学,我们开始内观,开始把心带回家,这个人慢慢慢慢就远离恶道,为什么呢,我们看讲义。因为你知道你三宝的功德,是你本性具足的,佛陀的无量的功德庄严,法,这个法指的是涅槃,这种涅槃的寂静乐,佛陀的菩提觉法乐,菩提,涅槃两种功德,你本来就具足的,只是我们以前向外攀缘。
就像佛陀在《法华经》上说的,一个大富长者的儿子,家里面有很多的珍宝,他就喜欢去外面做乞丐,他不喜欢在家里面安住,一念妄动,所以弄得轮回生死,你要能够回光返照,那就是涅槃寂静。
所以生命两个方向,向外就是轮回,向内就是涅槃,你能够知道其实所谓的涅槃,所谓的生死,就在你一念之间,你有这种真实的这种智慧,来熏习你的内心,产生这样的业种善根,产生清净的信心,乃至于产生坚定的愿力,这个时候,你自然能够生生世世不断的增上,也就不再堕落到三恶道了。
版权所有:楞严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