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以何为宗呢?注经大德们提法虽不一,其实质亦无大异。但其中最为直截精要的,则是蕅益大师所说的“此经以信愿持名为修行之宗”。由信生愿,由愿起行,行就是持名的妙行。信愿行称为三资粮。出门旅游必须带钱,这就是资:还必须带饮水或食物,这就是粮。
《要解》说:“非信不足启愿,非愿不足导行。”其中“信”字是关键。人若老怀疑西方净土是否真有,自己念佛能否往生,他就不可能发起真愿。如有信愿自然就能引起持名的妙行。
妙者神妙不可测度之意。持名不是普通的修行,而是极微妙,深不可测,功德难思的妙行。只有持名这样的妙行,才能实现广度众生的大愿。如无此妙行,众生自身想出生死都很难,更何况能度他?
是故《要解》说:“非持名妙行,不足满所愿,而证所信。”只用依持名的妙行,才能满足自己所发的大愿,并且证实自己的所信,证实信愿持名即得往生的胜行,证实“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的妙理。
先陈依正以生信。《阿弥陀经》中,首先深说极乐的依正庄严,来劝发大众的信心。经中所说极乐世界,清净庄严,黄金为地,七宝行树,楼阁罗网等等都是依报庄严。至于阿弥陀佛,无量光寿,无量清净,诸大菩萨,以及声闻天人,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具足种种功德,皆是正报庄严。
释尊于此世界,曾多次宣说净土妙法,并令会中大众,亲眼得见极乐世界。净土三经中,有两部就都有这样的记载。《无量寿经》中,阿难愿见极乐,在正向西方顶礼念佛之时,顿见西方极乐世界现前,阿弥陀佛如黄金山高出海面,威德巍巍,相好光明,并见彼国诸大菩萨等众。娑婆极乐两土相见如在对面。当时在会大比丘一万二千人,比丘尼五百人,男居士七千人,女居士五百人,共两万人,一时俱见极乐世界。
在说《观经》时,韦提希夫人与五百侍女,也都同时得见阿弥陀佛与极乐世界。两经中有如此殊胜的示现,都是为了坚固众生的信心。人们既生实信,自然出生求生净土之愿。
次劝发愿以导行。经云“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也就是说众生听到经中所说极乐的依正庄严,就应当发起求生极乐净土的大愿。这个大愿极为殊胜,能发此愿,便与阿弥陀佛接引众生之愿相合。
人若不发求生的愿,便不能往生了。因为佛恒顺众生,是决不强迫众生的,人若发愿求生,佛的全部愿力,就显现在这发愿人的身上。所以我们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故《要解》说“次劝发愿以导行”。
次示持名以径登不退。所导之行,就是持名念佛
。就是念南无(namo读“那模”)阿弥陀佛。阿字正确读法是汉语拼音字母中的A字。“阿”字是华严字母音里面的第一个字。一个阿字有无量功德,无量涵义,其中第一个涵义,就是无生。密教大德日本兴教大师说,从一个阿字出生一切陀罗尼,从一切陀罗尼出生一切诸佛。所以这个字的读音很重要,盼望大家能够读准。人若能深信切愿持佛名号,就必定能往生极乐。往生后就不再退转,极乐的殊胜就在于不退。在娑婆世界修行的难处,是进一退九。处处都有退缘,有种种障碍。寿命很短,干扰太多。勤苦修行使自己进了一步,谁知突遇干扰,反而退了九步。所以说进一退九。另外一个意思,是指修行人中,有一个人在进步,便会另有九人在退步,可见在此土成就很难。若往生极乐后,便没有退缘了。
国无女人,衣食随意,万物清净,六时闻法,愿闻便闻,不想听时,便无所闻。一切随意自在,而且得往生者,善根殊胜,于所闻法都能相应。所以往生之人都位登不退,直到成佛。我们求生净土的目的也在这里。求生极乐,不是为贪图安乐,而是为了普度众生。只有达到不退,才能实现自觉觉他的本愿。所以《要解》以信愿持名为本经之宗。(《净土资粮·阿弥陀经宗要—信愿持名》,黄念祖著,中国书籍出版社,2011年版)
原文
大家要知道,“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真正信了净土宗的道理,弥陀的大愿,这些道理——信自信他、信事信理,要相信我们的念佛,就以这个为因,就能得念佛的果、往生的果、成佛的果。这个就是信事信理、信自信他、信因信果。
这六信都具足而且我们不留恋娑婆世界,愿意往生极乐世界,很恳切,你就是有信有愿,深具信愿。深具信愿你决定往生!(《净修捷要报恩谈·第25拜》,黄念祖讲述,未经校对,仅供参考)
版权所有:楞严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