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入门网

云栖净土汇语

发布时间:2023-04-09 19:55:26作者:楞严经入门网

  No. 1170

  云栖净土汇语

  像赞(广龠吴应宾)

  开示水陆会中普示持名念佛三昧

  普劝念佛往生净土

  普劝念佛(二章)

  示阅藏要语

  示在家二众

  示病人(二章)

  示耄年居士

  示临终善女人

  示大同(二章)

  示王智第

  示明宗大晓

  示吴大峻

  示于广慧

  示王广第

  示广耆

  示吴广绶

  示福建林荣

  示薛广阅

  示某居士

  示洞庭山翁门石氏

  示洞庭山许门石氏

  示学者

  警众

  书答江西谢青莲孝廉广鉁

  答湖州董浔阳宗伯

  答余姚孙居士大珩(二章)

  答德清许廓如居士广钺

  答湖广刘守复居士广曙

  答苏州远心远居士广绶

  答绍兴张居士

  答休宁居伯阳居士广侒

  答通州孙居士广谅

  答吴居士大澈

  答张杏苑居士广经

  答金居士广聚

  答檀林广元

  答余姚韩清泰居士广梵

  答嘉兴孙无高居士广抑

  答张百户广湉

  答徽州吴季立居士大州

  与苏州刘罗阳居士

  与江阴冯筠居居士

  与嘉兴朱西宗居士广振(五章)

  与王居士大琸

  与秦明中居士

  与吴江秦任南居士广俍

  与南城吴念慈居士广翊

  与太仓王子颙孝廉智第

  答问答闻谷广印

  答钱养淳州守广沾

  答朱西宗居士

  答江广宥居士

  答吴广颕居士

  答余姚蒋居士

  答龚广淇居士

  答大镜

  答姜居士

  答广鐈为母堕胎求忏

  附劝修作福念佛图说人天路上作福为先

  作福

  念佛

  归戒图说

  六斋月斋图说

  念佛追荐亡灵往生图说

  普劝为人必修净土

  劝修净土代言

  佛示念佛十种功德

  记香光室奉安弥陀圣像记

  说骷髅图记

  偈颂劝修四料简

  示广位

  示大闻

  示大琸

  刘广盘请代日祝贞母项偈

  赞铭兰谷居士郁公像赞

  画像自赞

  诗歌义不可背

  恩不可忘

  情不可系

  怨不可藏

  驱乌叹

  次高瑞南韵

  沈居士广珊八十

  题涅槃堂(有序)

  次韵答王百谷居士

  拟首尾吟(四首)

  除夕上堂有出多娑婆三韵索偈者口占二首(选)

  一字至七字与长兄三洲分咏风花雪月(录花)

  记事净业堂对联

  竹窗随笔念佛鬼敬

  以苦为乐

  武夷图

  念佛

  礼忏僧

  念佛不专一

  想见昆仑

  竹窗二笔雁荡山

  鲍勔

  结社会

  后身(三章)

  参究念佛

  净土难信之法(三章)

  念佛不碍参禅

  出世间大孝

  得悟人正宣往生净土

  净土不可言无

  随处净土

  出胎隔阴之迷

  愿力

  九品往生

  竹窗三笔昼夜弥陀十万声

  游名山不愿西方

  净土寿终

  不愿西方(二章)

  念佛不见悟人

  一蹉百蹉

  蔑视西方

  出世间大孝

  三难净土

  念荳佛

  念佛人惟一心不乱

  简藏炼磨

  云栖法彚(四十八问答录出)

  寿光禅师偈

  附答虞德园

  共命鸟

  白鹤

  耳所未闻目所未见

  净土四十八问答后序(李阳春)

  净土疑辨序(陈所蕴)

  净土疑辨后跋

  莲池大师像赞

  广瀹吴应宾(观我)

  师之目兮平等一光师之臂兮普导群盲

  师之舌兮华开四色师之身兮月印千江

  戒皮定肉兮。得微妙之心髓 六度四摄兮。作九品之津梁。

  云栖净土汇语

  △开示

  水陆会中普示持名念佛三昧

  窃惟净土之为教也。肇始于释迦世尊。阐扬于历代圣贤。于是以念佛一门。而分四种。曰持名念佛。曰观像念佛。曰观想念佛。曰实相念佛。虽有四种之殊。究竟归乎实相而已。又以前三约之为二。一为观想。一为持名。观想则十六观经。言之详矣。此论持名。则阿弥陀经云。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二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此万世持名念佛。从出之大原。乃金口所亲宣之妙法也。古德云。观法理微。众生心杂。杂心修观。观想难成。大圣悲怜。直劝专持名号。良由称名易故。相续即生。此阐扬持名念佛之功。最为往生净土之要。若其持名。深达实相。则与妙观同功。上上品生当不疑矣。现前诸佛子。如前忏悔门中。二乘圣人。圆心大士。乃至等觉。尚须忏悔。既彼均当忏悔。岂不咸应往生。而况位在凡夫。生居学地者乎。我今奉为六道现前诸弟子等。皆同一心称佛名号。求生净土。愿佛慈悲。特垂摄济。

  普劝念佛往生净土

  弥陀经言。若人念佛。临命终时。必生彼国。又观经言。念佛之人。生彼国者。莲分九品。盖此念佛法门。不论男女僧俗。不论贵贱贤愚。但一心不乱。随其功行大小。九品往生。故知世间。无有一人不堪念佛。若人富贵受用现成。正好念佛。若人贫穷。家小累少。正好念佛。若人有子。宗祀得记。正好念佛。若人无子。孤身自由。正好念佛。若人子孝。安受供养。正好念佛。若人子逆。免生恩爱。正好念佛。若人无病。趁身康健。正好念佛。若人有病。切近无常。正好念佛。若人年老。光景无多。正好念佛。若人年少。精神清利。正好念佛。若人处闲。心无事扰。正好念佛。若人处忙。忙里偷闲。正好念佛。若人出家。逍遥物外。正好念佛。若人在家。知是火宅。正好念佛。若人聪明。通晓净土。正好念佛。若人愚鲁。别无所能。正好念佛。若人持律。律是佛制。正好念佛。若人看经。经是佛说。正好念佛。若人参禅。禅是佛心。正好念佛。若人悟道。悟须佛证。正好念佛。普劝诸人。火急念佛。九品往生。华开见佛。见佛闻法。究竟成佛。始知自心。本来是佛。

  普劝念佛

  夫学佛者。无论庄严形迹。止贵真实修行。在家居士。不必定要缁衣道巾。带发之人。自可常服念佛。不必定要敲鱼击鼓。好静之人。自可寂默念佛。不必定要成群做会。怕事之人。自可闭门念佛。不必定要入寺听经。识字之人。自可依教念佛。千里烧香。不如安坐家堂念佛。供奉邪师。不如孝顺父母念佛。广交魔友。不如独身清净念佛。寄库来生。不如见在作福念佛。许愿保禳。不如悔过自新念佛。习学外道文书。不如一字不识念佛。无知妄谈禅理。不如老实持戒念佛。希求妖鬼灵通。不如正信因果念佛。以要言之。端心灭恶。如是念佛。号曰善人。摄心除散。如是念佛。号曰贤人。悟心断惑。如是念佛。号曰圣人。

  又

  一劝极闲人念佛。婚嫁都毕。子孙克家。安闲无事。正好尽心。尽力念佛。每日念几千声。乃至几万。

  一劝半忙闲人念佛。半了不了。或忙或闲。虽不极闲。亦可忙时治事。闲时念佛。每日念几百声。乃至几千。

  一劝极忙人念佛。劝劳王事。奔波家业。虽无闲时。也须忙里偷闲念佛。每日晨朝十念。乃至日间。或念几百。

  示阅藏要语

  大藏经所诠者。不过戒定慧而已。然阅藏者。二种过失。一者执文字而迷理致。二者识理致而不会心。徒废光阴。祇成缘种耳。若能体达戒定慧熏修。则一大藏经教。所谓念念常住。即念百千万亿卷经者此也。亦复识此戒定慧。即是念佛法门何也。戒乃防非为义。若能一心念佛。诸恶不敢入。即戒也。定乃除散为义。若一心念佛。心不异缘。即定也。慧乃明照为义。若观佛声。字字分明。亦观能念所念。皆不可得。即慧也。如是念佛。即是戒定慧也。何必随文逐字。阅此藏经。光阴迅速。命不坚久。愿诸人以净业而为急务。甚勿以予言为非而弗听也。

  示在家二众

  人生母子夫妻。一家眷属。俱是宿世因缘。暂时会聚终必别离。不足悲苦。可悲可苦者。乃是空过一生。不念佛耳。今但万缘放下。回光返照念佛。即是一生要紧大事。更无多语。此外只管纯一念佛。其念佛要字字心上照过。历历分明。时刻切心。不容些须妄想杂念。早晚礼佛时。恳苦发愿。求生净土。如此捱到。临命终时。自然正念现前。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莲华化生。永离诸苦。

  示病人

  古人有言。病者众生之良药。则人于病中。当生大欢喜。一切不如意处。莫起烦恼。又言。生死有命。则人于病中。当生大解脱。任其死生。莫起恐怖。又过去如幻。现在如幻。未来如幻。尽情放下。单持正念而已。病中千万宁耐。莫怀速愈之[跳兆+参]心。乃所以为速愈之良方也。

  又

  将家事处置了却。放下万缘。空空地心上。只念六字佛名。刻刻不忘。自然业障消灭。业障既消。自然夜卧安宁。身心康健矣。念佛人要发愿舍此恶世。生彼乐邦。

  示耄年居士

  色身固有衰嬴。法性本无退灭。尽除万累。纯净一心。净心而净土。斯成往生。而无生自达。

  示临终善女人

  男女之体虽殊。灵明之性不二。何言五漏。惟贵一心。一心称念阿弥陀。决定往生安乐国。

  示大同

  古人教亲近明师。求善知识。而善知识。实无口传心授秘密法门。只替人解粘去缚。便是秘密。今但执持名号。一心不乱。此八个字。即是解粘去缚。秘密法门。即是出生死堂堂大路。朝念暮念。行念坐念。念念相续。自成三昧。莫更他求也。

  又

  久乱之心。一时难定。念佛心不清不必忧。只要工夫深耳。字字句句当心念。

  示王智第

  心空则业空。身空病空。倘有疑心。可尽情放下。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虗妄。既属虗妄。如空中华。如水上泡。如梦中事。何疑之有。减思虑。戒恼怒。节饮食。慎起居。但时时刻刻。将念佛做个话头。勿使忘失。即是觉照常在。惶惶不昧矣。

  示明字大晓

  记数太多。束心太急。故发诸疾。但孜孜密密。无间断。无夹杂。即是工夫。不须过分苦行。妄想刚强。久战自服。必无疑也。

  示吴大峻

  莫管悟与不悟。莫管有无内外中间。莫管止观。莫管与他法门同与不同。既疑情不起。亦莫管是谁不是谁。但执持名号。一心一意。无间无断。纯一不杂做去。

\

  示于广慧

  古云。杂念是病。念佛是药。念佛正治杂念。而不能治者。因念不杂切也。杂念起时。即用心加功念佛。字字句句。精一不二。杂念自息矣。

  示王广第

  不如直下执持。一句阿弥陀佛。尽心尽力念去。无丝毫异念。即是无字公案。其无字等话头。不必提了。纯一念佛。念佛上透。千处万处俱透。

  示广耆

  庞老云。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未能空心。且勤念佛。念念不已。心当自空。

  示吴广绶

  既不疑生死。不疑古德公案。何得生大怖畏。何得尚虑疑箭入心也。是所云不疑者。犹有疑也。昔二比丘犯淫杀。维摩一言之下。罪灭无余。今若能如二比邱。则不必论。否则另有一法。经云。至心念佛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若虔诚念佛十万八千。无罪不灭。所罚之咒。如风卷云。如日销露。如一滴投于大海。如片雪点于红炉。净尽灭除。更无踪迹矣。

  示福建林荣(荣具陈所见异境)

  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虗妄。眼见耳闻。悉尽扫除。一心念佛。

  示薛广阅

  参究不便。专持亦得。但得一心。自不随境。

  示某居士

  坚持五戒。一心念佛。孝养父母。亦劝其一心念佛。求愿母子。同生净土。随缘度日。来供则受莫行募化。莫作念佛会。守分修行。即是末法中。大善人真居士也。

  示洞庭山翁门石氏(求来世为官)

  为官虽好。倚官为业。后生堕落。受苦无量。应当一心念佛。求生净土。直饶位至三公。不若莲登九品。念佛求生净土。胜似为官。远之远矣。

  示洞庭山许门石氏(求来世为僧)

  为僧虽好。僧不修行。后生堕落。受无量苦。应当一心念佛。求生净土。亲近金木雕装之假像。不若亲近现在说法之真佛也。净土为僧。胜过此世界为僧。远之远矣。

  示学者

  今人多好说参悟。好说了生死。不知在此土了悟甚难。谓之竖超三界。斯那含犹一往一来。况凡人乎。此土众生多是先生西方。然后了悟。生西方一门。谓之横超三界。万无一失。

  警众

  我出家后。到处参访。时徧融师门庭大振。予至京师叩之。膝行再请。师曰。儞可守本分。不要去贪名逐利。不要去攀援。只要因果分明。一心念佛。予受教出。同行者大笑。以为这几句话。那个说不出。千里远来。只道有甚高妙处。原来不值半文。予曰。这个正见他好处。我们渴仰企慕。远来到此。他却不说元说妙。凌驾我们。只老老实实。把自家体认过。切近精实的工夫。丁宁开示。故此是他好处。我至今着实遵守。不曾放失。

  入道要门。信为第一。要事非信。尚不成就。况善事乎。譬如世间盗贼。时乎败露。官府非不以极刑绳之。迨后释免。依旧不悔。所以者何。他却信得这条门路。不賷一文本钱。自获利无筭。所以备受苦痛。决不退悔。今人念佛。尔不肯真切加功。只是不曾深思谛信。不要说不信净土。只如世尊说。人命在呼吸间。这一句话。于义理不是难解说。儞们眼里亲见。耳里亲闻。经过许多榜样。如今要儞信得这句话。早是不能勾也。儞若真实信得这句话。则念佛法门。不必要我费尽力气。千叮万嘱。尔自如水赴壑。万牛不能挽矣。即如前日津送亡僧时。儞们睹此榜样。当愀然不乐。痛相警策道大众。我与儞。但今日送某僧。明日送某僧。不知不觉。轮到自身。此时悔恨无及。须疾忙念佛。时刻不要放过方好。我见儞们。自家也说可惜。对人也说可惜。及乎堂中估唱。依然言笑自如。儞只不信人命在呼吸间也。

  予见新学后生。纔把一句佛。顿在心头闭思妄想。越觉腾沸。便谓念佛工夫。不能摄心。不知汝无量劫来。生死根由。如何能得即断。且万念纷飞之际。正是做工夫时节。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后工夫纯熟。自然妄念不起。且汝之能觉妄念重者。亏这句佛耳。如不念佛之时。澜翻潮涌。剎那不停者。自己岂能觉乎。

  念佛有默持。有高声持。有金刚持。然高声觉太费力。默念又易昏沉。只是绵绵密密。声在于唇齿之间。乃谓金刚持。又不可执定。或觉费力。则不妨默持。或觉昏沉。则不妨高声。如今念佛者。只是手打鱼子。随口叫喊。所以不得利益。必须句句出口入耳。声声唤醒自心。譬如一人浓睡。一人唤云某人。则彼即醒矣。所以念佛最能摄心。

  今人不肯念佛。只是轻视西方不知生西方。乃是大德大福。大智大慧。大圣大贤。的勾当转娑婆。成净土。不同小可因缘。汝但看此城中。一日一夜。死却多少人。不要说生西方。即生天。千百人中尚无一个。其有自负修行者。秪是不失人身而已。故我世尊。大慈大悲。示此法门。功过乾坤。恩逾父母。粉骨碎身。不足为报。

  幼时尚不知念佛。见邻家一老妪。每日课佛数千。间云。为何如此。彼云。先夫往时念佛。去得甚好。故我如此念。先夫去时。并无他病。只与人一请而别。出家人奈何不念佛。

  △书

  答江西谢青莲孝廉广鉁

  提话头。是宗门发悟最紧切工夫。修净土人。即以一声佛号做个话头。此妙法也。但心粗气浮。则未能相应。须是沉潜反照。至于力极势穷。乃有因地一声消息。

  答湖州董浔阳宗伯

  心本不生。缘合而生。心本不死。缘散而死。似有生死。原无去来。于斯会得。生顺死安。常寂常照。如或未能。便当全身放下。密密持念一句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假使诸缘未尽。寿命未终。倍应念佛。有大利益。古云。念佛法门。此是金仙氏之长生也。

  答余姚孙居士大珩

  若净土起信。则看教宜专本经疏钞。而他经次之。其看疏钞。莫作一气读毕。宜少看而以多日毕之。葢细细玩味。然后深信净土。为修行至要之门。古人谓生死海中。念佛第一。非虗言也。

  又

  既高声默念。金刚持。皆无益而反损。今当于妄想纷飞时。只轻轻举佛一声。即住了。看他是谁念佛。久之念起又如是举。如是看。念若不起。只看着。其举业文字等俱歇下。歇下亦于举业无妨。

  答德清许廓如居士广钺

  来问摄心用。观坐立想象等。此俱随时无定。但常观无常。非尘缘未了者所能为。虽不能常观。亦是工夫。毋用为虑。又尘缘中。观法难成。不如直以学业家业得暇之时。即便默默执持名号。只贵字字分明。句句亲切。心则自摄。若久之不退。三昧成就。即此是观。

  答湖广刘守复居士广曙

  凡夫放心。初学摄心。后乃得心。摄心非止一法。功高易进。念佛为先。古云。余门学道。如蚁子上于高山。念佛往生。似风帆行于顺水。想起时不须别作除灭。但举阿弥陀佛四字。尽力挨拶。便是摄心工夫。忽然悟去。名曰得心。

  答苏州远心远居士广绶

  畏死者。以未悟本来无生故也。本自无生。焉得有死。何畏之有。然无生未易卒悟。今惟当专诚念佛。久久念至一心不乱。必得开悟。就令不悟。而一生念力。临终自知。死去必生净土。则如流落他乡。得归故里。阿弥陀佛。垂手接引往生。欢喜无量何畏之有。

  答绍兴张居士

  营静室。同修净业。此世间最上事也。然室不必全美足供佛。及行坐礼拜即已。亦不必候家事俱了。日出事生。欲了固无了日也。随即下手。已迟迟矣。生死海中。念佛法门。最为第一。宜尽心焉。

  答休宁吴伯阳居士广侒

  楞严分别真妄处。曾不谈及。观想西方。执持名号等事。何为全没干涉。而无风起浪。贬他是妄。若言妄则坐禅亦妄。持戒亦妄。讲经亦妄。乃至得菩提入涅槃亦妄。可自一心念佛。莫生疑也。

  答通州孙居士广谅

  来问出世真谛。夫世即出世。则不须求出。真非妄外。则何用觅真。此意未会。则莫若一心念佛。念极而悟。悟则无论。纵不大悟。而离此娑婆。生彼净土。即是出世。消灭杂念。纯一正念。即是真谛。今亦不管出不出真不真。但工夫做到一心。自然了当矣。

  答吴居士大澈

  念佛即是持呪。念佛得力后。对境自如。作厌离想。即是解脱初门。但目前如何。便得自在。久持不退。自有相应时也。

  答张杏苑居士广经

  所问云门语。不须究。他说教外别传。只看他说。须退步向自己脚跟下。推寻是个甚么道理。其推寻今亦不难。既信念佛。但内看念佛的是谁。便是脚跟下推寻也。久之则正讹中所云。最后穷元极微一叚事。不患其不得矣。

  答金居土广聚

  来问曰末后紧关。曰甚深之旨。曰本地相应。曰直提指斯事。紧也。深也。本也。直也。皆切问也。然只在近思而已。除此灵知烱烱外。皆缓耳。浅耳。末耳。曲耳。诚即此念佛一念所起。觑得破。管取大事了毕。又不可见如是说。便作思惟卜度。穿凿求通。则反失之矣。但念念体究。真积力久。而自得之。方是证悟。

  答檀林广元

  耆宿未见了了。不足恐怖。葢彼心力。实不曾用尽耳。今既有疾。亦不必以勉强勇作。但依经中执持名号。一心不乱。一味省缘。可省便省。不得已者。然后应之。自然工夫得力矣。

  答余姚韩清泰居士广梵

  来问一门深入之旨。彼葢为门庭各别者言。今念佛者。即在念佛上参。依旧是一门。非二事也。若参究不便。则蓦直念去。亦得复说一喻。如习举业者。易与诗等二门也。则诚不可兼。以无双经入试故。只易一经。或读文或解理。可云二门否。未闻解理之悖于读文。而不可兼也。

  答嘉兴孙无高居士广抑

  日课就帖上略注。以今尚有举业。其净修。惟贵简约直捷。未可繁多。如观音文。金刚经。无暇诵持。则一味念佛。亦自功德不少耳。

  答张百户广湉

  妄念是病。念佛是药。久病非片剂所能疗。积妄非暂念所能除。其理一也。莫管他妄念纷飞。只贵在念佛精切。字字分明。句句接续。极力执持。方有趋向。分此谓真积力久。而一旦豁然。喻如磨杵作针。炼铁作钢者。定不诬也。入道多门。惟此一门最为捷径。不可忽不可忽。

  答徽州吴季立居士大州

  不必忧罪业深。不必疑根性钝。经云。至心念阿弥陀佛一声。灭八十万亿劫生死重罪。何疑乎业深。又古圣云惟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何忧乎根钝。见方友。即以此告之。

  与苏州刘罗阳居士

  曩启专以念佛。求生净土奉劝。然此道至元至妙。亦复至简至易。以简易故。高明者忽焉。夫生死。不离一念。乃至世出世间万法。皆不离一念。今即以此念念佛。何等切近精实。若觑破此念起处。即是自性弥陀。即是祖师西来意。纵令不悟。乘此念力。往生极乐。且横截生死。不受轮回。终当大悟耳。愿翁放下万缘。十二时中。念念提撕。是所至望。

  与江阴冯筠居居士

  七十古稀。百年能几。今此暮景。正宜放开怀抱。看破世间。宛如一场戏剧。何有真实。但以一声阿弥陀佛。消遣光阴。但以西方极乐世界。为我家舍。我今念佛。日后当生西方。何幸如之。发大欢喜。莫生烦恼。倘遇不如意事。即便拨转心头。这一声佛。急急提念。却回光返照。我是阿弥陀佛世界中人。奈何与世人一般见识。回嗔作喜。一心念佛。此是智慧中人。大安乐大解脱法门也。

  与嘉兴朱西宗居士广振

  人之处世。遇顺境者。其情愉以安。遇逆境者。其情忧以危。然而顺未足为幸。逆未足为不幸也。溺于意之所便。则出世之心不生。戚戚乎不得志。夫然后厌身世之桎梏。而求以出世。是故万苦交于前。但以正智观察。苦从何生。从身生。身从何生。从业生。业从何生。从惑生。因惑造业。因业成身。因身受苦。但能破惑。一切空寂。敢问所以破惑之方。只须就本参话头上。理会念佛的是谁。捉败此疑。诸惑皆破。思之毋忽。

  又

  闻病。今开三法。一曰对治。病既生于劳郁。当以逸治劳。以舒治郁。逸非懒惰不简之谓也。万缘尽废。如初生孩子。六识不行。是之谓逸。舒非散放无忌之谓也。知身世如幻梦。随缘顺受。不被境瞒。和即今病之愈否。身之生死。一并放下。是之谓舒。二曰调摄。调摄在节饮食。慎药饵。饮食不待论矣。药饵不宜多服。知柏芩连等苦寒之剂。使金寒水冷。阴未能滋。火未能降。而胃气先败。食不下咽。或洞泄危矣。宣与高明议之。三曰正念。即前所告。苦从身生。身从业生等。病即苦中之一。

  其展转相因。亦复如是。应孜孜密密。日夕体究。究之不得。只消提一句本参。念佛话头。回光自看。识得此念下落。则惑自破。惑破。则展转消灭。亦复如是。只此三事。宜力行之。

  又

  须信万事是宿缘。不但顺逆穷通。乃至死生。都抛却大海。莫起忧怖。收拾身心。返观内照。本参话头。切记切记。

  又

  念佛非止明心。亦无病不治。倘有劝进道术者。不必信受。恐失正知见。特预陈之。

  又

  尊恙至是。亦甚危矣。宜以所欲言事。尽底书付令郎及尊堂。令胸中都无牵挂。一心正念。若平日于念佛法门信得及。便可心目内照。四字佛名。历历明明。无间无断。从其今日明日去亦可。说或不去。活到一百二十岁亦可。此为要紧语。朋友平生相交。正在此处。他皆小事不暇及也。切不可贪生怕死。而悞大事。

  与王居士大琸

  贵恙宜将身外事。并此身四肢百骸。尽情放下。使空无一物。若必不可歇者。权且歇下。待后处之。妄想炽不能制。当念佛数声压伏之。世间荣华富贵。亦不过片时间事。厄难苦恼。亦不过片时间事。倏忽便无。且万般皆属前缘。非人力所能奈何者也。尽情放下。一心念佛。至嘱至嘱。

  与秦明中居士

  法门无量。要在明心。明心要门。无如念佛读作之暇。或心烦时。静坐念佛。甚有利益。一念在佛。杂念退休。心空境寂。妙当何如。愿无易而忽之。

  与吴江秦任南居士广俍

  所云开幽暗。解业缚。若会则幽暗即是光明。业缚无非解脱。如不会。但时时摄心念佛。久久静定。自能发慧。

  与南城吴念慈居士广翊

  入道多门。直捷简要。无如念佛。念佛一门。上度最胜利根。下至极愚极钝。葢是彻上彻下之道。勿以俗见摇惑。古来尊宿教人看话头。起疑情以期大悟。或看无字。或看万法等。不一而足。今试比例。假如万法归一。一归何处。与念佛是谁。极相似。若于是谁处倒断。一归何处不着问人。自豁然矣。古人谓念佛人欲参禅。不须别举话头。正此意也。念佛数声。回光自看。这念佛的是谁。如此用心。勿忘勿助。久之当自有省。如或不能。直念亦可。使其念不离佛。佛不离念。念极心空。感应道交。现前见佛。理必然矣。

  与太仓王子颙孝廉智第

  贵宅世修盛德。何为尊体构斯剧疾。得无宿业使之然乎。疾病之由。多从杀生中来。故偏重放生也。今更有所陈。良以外僧代忏。与内心自忏。功德悬殊。愿空其心。尽罢一切诸缘。于空心中。单念一声阿弥陀佛。所云念者。不必启口动舌。但默默以心眼返照。一字一字分明。一句一句接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心心靡间。若有痛苦。忍之耐之。一心顾念。经云。至心念佛一声。灭八十万亿劫生死重罪。故功德悬殊也。

  △答问

  答闻谷广印

  问。古人已禀单传直指。后修净业而欲往生者。为是悟后随愿起行耶。为是未悟二行兼修耶。若兼修者。堕偷心。岐路心。工夫那得成片耶。若已悟。则尘尘华藏。在在莲邦。十方无不可者。何独乐生西方耶。

  答。真信净土。决志往生者。不论已悟未悟。其从事单传直指。而未悟者。虽目以参禅为务。不妨发愿往生。以未能不受后有。毕竟有生处故。不是偷心岐路心也。其已悟者。古人云。汝将谓一悟便可上齐诸佛乎。故普贤为华严长子。虽尘尘华藏。在在莲邦。而行愿品。必拳拳乎以往生安乐为言也。已悟尚然。未悟可知矣。

  问。参禅贵一心不生。念佛贵净念相继。兹参究念佛一门。意在妙悟而得往生也。今念时虽心佛分明。参时即二俱坐断。断故参功渐胜。念力渐微。则他时焉得亦悟亦生耶。

  答。一念不生是禅非参。起念下疑。乃名曰参。楞严云。又以此心。反复研究等是也。念时参时。俱属有念。亦不相悖。

  答钱养淳州守广沾

  问。此心放逸来久。虽以念佛摄持。暂得还失。如何保任。

  答。久反之地。非一战所可收功。惟在坚勇不退。直待心地开明。自然一得永得。

  问。猿方着销。渐即昏沉。惺惺策发。随复散乱。云何降伏。

  答。寂寂治散乱。散去。则生昏沉。惺惺治昏沉昏去。则生散乱。止观双持。昏散皆退。今只须精明念佛。念无二念曰精。念而返照曰明。精即止。明即观。一念佛而止观备矣。

  问。七处征心。心不在内外中间。二祖问安心。心不可得。云安心竟。此非凡夫境界。今欲住对面念如何。

  答。莫管七处八处。亦莫管安与不安。亦莫管对面不对面。但只一心念佛。古云。直趋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

  问。治生产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佛法誓在普济。不爱发肤。而治生情存什一。如何圆解。

  答。若一向举扬向上。不但治生产业。即杀盗。淫。妄。何曾与实相违。背。今就世间论。什一是世间常理。亦不碍道。彼欺罔取利者。乃不可耳。

  答朱西宗居士

  问。苦迫中如何念佛。

  答。孔子言终食造次颠沛不违仁。此不违工夫。虽一时不。易到。然作之不止。乃成自然。况久久行持。忽地有个省处。则苦乐逆顺。道在其中。所谓咳唾掉臂。无不是祖师西来意。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问。观佛广大。相好。不能成就。

  答。古德谓众生心杂。观想难成。大圣悲怜。直劝专持名号。今且持名。观想姑置勿论。

  答江广宥居士

  问。一心不乱。一日至七日。即得往生。或一日七日内一心。此后。复不一心。

  可得生否。

  答。既能一心以后。心即少散。定不至大散。如颜子三月不违仁。难道三月后。

  便是恶人。此等人心中纵有妄生。如红炉点雪。未至即化焉得不生。

  问。人不信净土。恐只是本来福薄。

  答。此言甚是。

  答吴广颕居士

  问。修行人。执劳作务。固其本分。说有色身尫弱者。袖手安坐。摄心念佛。亦可得道往生否。

  答。实能一心不动则可。

  问。念佛贵乎念念相续。固矣。然有时不整威仪。反似渎慢。假如脱巾亵服时。裸卧澡浴时。乃至大小便利时俱可念佛否。

  答。默念不妨。

  问。设有二人焉。一人肉食而不废念佛。一人蔬食而绝不念佛。二者孰优。

  答。二者病只一般。念佛者稍胜。胜彼不知有佛故。

  问。念佛或四字。或六字。稍有繁简之分。经文只云执持名号。似止四字。今丛林尽从六字。毕竟何者为是。大师自用何法。

  答。四字自念。六字随众。

  问。终日念佛。遇福则作。吾师明诲也。夫作福时。心在福事。即不在佛号矣。拈一放一。可谓一心不乱乎。

  答。明镜本空。物来则现。于镜空何碍。人但事未至而将迎。事已过而留滞。乃为病耳。

  答余姚蒋居士

  欲为生人根本。断之诚难。有不净观。治其标也。反究欲念起处。治其本也。今只消究念佛者就是。

  持名念佛。且专一持名。但礼佛时作。观可也。

  答龚广淇居士

  不论在家出家。执持名号。一心不乱。即执持名号四宇。是入头处。执持二字。莫草草看过。

  返照念佛人是谁。与参禅意同。

  诸大。乘经可看。而以顾正念为主。

  答大镜

  以上教意。宗意。不必妄求。但自精勤念佛。念到一心不乱。自当悟人。

  答姜居士

  转身后更有转身。未得不受后有。故求生净土为贵。

  答为广鐈为母堕胎求忏

  古云。宁可九莲居下品。不来人世受胞胎。厌患胞胎但勤念佛。一心念佛。莲花化生。

  问。一心称名时。又着求生。不几二念乎。

  答。求生须于早晚发愿时。若称名时。一心一念不可夹杂。譬如举业家。读书作文。其行也。其所以读书作文者为何。要中举中进士。其愿也。

  以上未详问人。

  端坐念佛。恐心难摄。不若经行。

  参念佛是谁。须是有真疑起。真疑未起。且默念去。

  禅定人虽愿力不深。亦能往生。然修净业者信愿行。如鼎三足。缺一不可。

  法灭之际。凡举一茎草。便成鎗刃。可以杀人。此时诸法已灭。止留弥陀一句救人。人有念得一句全者。便为世间师。

  以上并未详问语。

  △附

  劝修作福念佛图说

  人天路上作福为先 生死海中念佛第一

  人间天上。快乐逍遥。皆因广作诸福。最紧最要。故曰为先。若欲高出人天。速超生死。者登不退。则有念佛往生一门。最尊最胜。故曰第一。偈曰。作福不念佛。

  福尽还沉沦。念佛不作福。入道多苦辛。无福不念佛。地狱鬼畜群。念佛兼作福。后证两足尊。

  作福 但作一福。福下一点。不论大小多寡

  孝顺父母忠报君王装塑佛像印造经典

  斋供僧伽敬事师长营修寺宇流通善法

  禁绝宰杀买放生命饭食饥民衣济寒冻

  开掘义井修理桥梁平砌街道普施茶汤

  看疗病人给散药饵伸雪冤枉出灭刑罪

  安养衰老抚育孤孩埋藏尸骨给与棺木

  饶免债负义让财产还他遗失救济患苦

  祈祷灾难荐拔亡魂劝和争讼生全人命

  念佛 千声填一圈。白黄红青黑。可填五次

  无事身间者。时时勤念。有事缠身者。早晚课念。至心发愿。求生净土。平日遇福便作。作讫还念。即以所作之福。回向净土。求愿往生。善人(某甲)受持。

  归戒图说

  归依佛。不堕地狱。我今归依佛。

  归依法。不堕饿鬼。我今归依法。

  归依僧。不堕旁生。我今归依僧。

  一不杀生 凡有命者不得杀害。

  二不偷盗 一针一草不问不取。

  三不邪淫 礼法持身不犯外色。

  四不妄语 妄言。绮语。恶口。两舌。悉禁。不说。

  五不饮酒 酒名狂药。乱性迷魂。禁不入口。

  既受归戒。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一心念佛。求生净土。诸恶。谓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如是诸恶不能尽举。但瞒天昧心等事。便不应作。众善。谓忠。孝。仁。义。如是众善。不能尽举。但上顺天理。下合人心等事。便应力行。念佛。谓一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每日。或念一千。二千。三五七千。或至于万。随意多少。凡一千念。则点一圈。先白。次黄。次红。次青。四徧点过。满四十八万。持。此佛前证明。乃议微细用心。参入元境。

  弟子(某甲)受持。

  六斋月斋图说

  六斋 每月六日。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如遇月小。二十八。二十九。当持日斋。

  月斋 每年正。五。九。三个月。当持月斋。不能三月持斋。必须三月戒杀。

  经云。四天王每月六日。巡行南赡部洲。初八。二十三。使者巡。十四。二十九。太子巡。十五。三十。天王亲巡。考察人间。何人孝顺父母。何人忠报君王。何人正直公平。何人慈悲方便。何人归依三宝。戒杀持斋。广修众善。如是等人。加福增寿。何人忤逆父母。何人。背叛君王。何人欺诈奸巧。何人刚狠暴虐。何人不信三宝。宰杀生命。广造诸恶。如是等人。削福灭寿。又正。五。九月。天王分镇南州。考察罪福。又玉皇天帝。正。五。九月。以大宝镜正照南州。考察罪福。可不惧哉。可不慎哉。此六日此三月。应当斋戒念佛。忏悔修省。其日念佛。或六百或六千记点一圈。每月六圈。可用二载。若不能月斋。必守六斋。倘更日日持斋。日日念佛。日日修德。大善大善。

  念佛追荐亡灵往生图说

  首七念佛(几)

  万(几)

  千(几)

  百

  二七念佛(几)

  万(几)

  千(几)

  百

  三七念佛(几)

  万(几)

  千(几)

  百

  四七念佛(几)

  万(几)

  千(几)

  百

  五七念佛(几)

  万(几)

  千(几)

  百

  六七念佛(几)

  万(几)

  千(几)

  百

  七七念佛(几)

  万(几)

  千(几)

  百

  通共念佛(几)十万(几)千(几)百。

  凡人于至亲亡殁悲伤不已。然亡者无益。生者有损。不若停悲。思为荐济。经言。人死皆于七七日内托生。当即此时。作诸功德。今劝七七请僧诵经之外。更加自己念佛。每日持念一千五百。有余力。或至二三四千。七日总计若千。填注七下。七七日满。回向焚化。能令亡者。罪障消灭。冤愆解释。早生善趣。不滞冥途。孝子思亲。慈亲忆子。兄弟姉妹。夫妇眷属。师生明友。念恩欲报。皆可行之。倘其初丧。未及见此图说。亦可补念十万八千。或更多随意。福资亡者。功德不可思议。

  信(某人某人)为荐亡亲某人持念。

  普劝为人必修净土

  天如净土或问云。今禅者见修净土。鄙之为愚夫愚妇。此非鄙愚夫愚妇也。乃鄙文殊。普贤。马鸣。龙树也。其言痛切如此。犹有未信者。因为考据。以证不妄○观佛三昧经。文殊菩萨偈云。愿我命终时。灭除诸障碍。面见弥陀佛。往生安乐剎。

  △华严行愿品。普贤菩萨偈云。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剎△起信论。马鸣菩萨示最胜方便。谓专意念佛。即得往生。终无有退△楞伽经。佛告大慧。大名德比邱。厥号为龙树。得初欢喜地。往生安乐国。以上略举四大菩萨。其余菩萨修净土者。不可胜纪○庐山远法师。悟摩诃般若深旨。号东方护法菩萨。而六时念佛。三睹圣像。往生净土△天台智者大师。妙悟法华。一家教观。万代宗祖。而生即面西。辩十种疑。疏十六观。极谈净土△百丈大师。马祖传道嫡子。天下丛林共宗。而祈祷病僧。化送亡僧。悉归净土△清凉国师。绍华严祖位。称文殊后身。而指示弥陀。即卢舍那。亦疏。观经。宏扬净土△永明寿禅师。得无碍辩才。柱石宗门。而作四料简。徧赞西方。上上品生。敬及冥府△死心新禅师。继席黄龙。宗风大振。而切意净业。着劝念佛文令人发哀起信△真歇了禅师。嗣丹霞淳公洞下一宗。至师大显。而卓庵补陀专意西方。有净土集行世△慈受深禅师。大邦倩女因缘。一偈融通五教。而谓修行捷径。无越净邦。建西方道场。苦口劝众△圆照本禅师。道续天衣。宗宏雪窦。法雷振地。师表两朝。而净业兼修。标名上品△中峰本禅师。得法高峯老人。学者仰如山斗。而云禅者。净土之禅。净土者禅之净土。有怀净土诗百首。劝人念佛。以上略举十大尊宿。其余尊宿。及法师。律师。修净土者。不可胜纪○阿弥陀经△大无量寿经△十六亲经△鼓音王经△天亲往生论。以上略举专说净土经论。其余经论带说净土者。不可胜纪○道安往生论△怀感群疑论△慈恩通赞△海东弥陀疏△四明妙宗钞△慈恩忏愿仪△草堂宝王论△孤山刊正记。西资钞△大智观经疏△优昙莲宗宝鉴△石资乐邦文类△天如净土或问△大佑净土指归△镜道二师念佛镜△道衍善人咏△西斋净土诗。以上略举最显数家。其余赞扬净土者。不可胜纪。愿一一考其人。阅其言。思其义。断疑决志。幸甚幸甚。

  劝修净土代言

  袾宏下劣凡夫。安分守愚。平生所务。惟是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今老矣。倘有问者。必以此答。犹恐无征。涉于臆见。况复衰病。艰于语言。谨将佛菩萨所说经论。及古今诸大知识。大居士等。种种著述。题名开后幸随所见详阅而深玩焉。可信与否。惟高明裁之。

  佛菩萨所说经论

  佛说阿弥陀经(一卷)

  佛说无量寿经(一卷)

  佛说观无量寿经(一卷)

  佛说鼓音王经(一卷)

  天亲菩萨往生论(一卷)

  马鸣菩萨起信论(一卷)

  诸大知识诸大居士著述

  智者大师观经疏(一卷)

  四明妙宗钞(三卷)

  智者大师十疑论(一卷)

  元晓法师弥陀经疏(一卷)

  大佑法师弥陀略解(一卷)

  永明万善同归集(三卷)

  慈云忏主净土忏愿仪(一卷)

  决疑行愿门(一卷)

  天如则禅师净土或问(一卷)

  大佑净土指归(十卷)

  智彻净土元门据要(一卷)

  优昙法师莲宗宝鉴(一卷)

  镜道二师念佛镜(一卷)

  道衍净土善人咏(一卷)

  四明石芝沙门宗晓乐邦文类(六卷)

  龙舒净土文(一卷)

  以上经论著述见存流通。

  名存书不存

  道安法师往生论(六卷)

  怀感法师群疑集(七卷)

  道绰禅师安乐论(三卷)

  慈愍三藏慈悲集(三卷)

  慈恩法师弥陀经通赞(一卷)

  清凉国师观经疏(一卷)

  草堂飞锡法师宝王论(一卷)

  弥陀经疏(一卷)

  孤山观经疏刊正记(四卷)

  灵芝律师经疏(一卷)

  宗坦法师观经甘露疏(四卷)

  无功居士净土自信录

  王侍郎净土决疑集(三卷)

  以上虽不存。倘偶得之。故开。

  鄙见请益四种附

  弥陀经疏钞(四卷)

  净土疑辩(一篇)

  净土发愿文

  往生集(一卷)

  佛示念佛十种功德

  若人受持一佛名号者。见世当获十种功德利益。

  一。昼夜常得诸天大力神。将。并诸眷属。隐形守护。

  二。常得二十五大菩萨。如观世音等。及一切菩萨常随守护。

  三。常为诸佛昼夜护念阿弥陀佛。常放光明。摄受此人。

  四。一切恶鬼若夜叉。罗剎皆不能害。一切毒蛇毒龙毒药。悉不能害。

  五。一切。火难。水难。冤贼。刀箭。牢狱。杻枷。横死。枉死。悉皆不受。

  六。先所作罪。皆悉消灭。所作冤命。彼蒙。解脱。更无执对。

  七。夜梦正直。或复梦见阿弥陀佛胜妙色身。

  八。心常欢喜。颜色光泽。气力充盛。所作吉利。

  九。常为一切世间人民。恭敬供养礼拜。犹如敬佛。

  十。命终之时心无怖畏。正念现前。得见阿弥陀佛。并诸菩萨圣众。手持金台。接引

  往生西方净土。尽未来际。受胜妙乐。

  △记

  香光室奉安弥陀圣像记

  云栖供弥陀接引众生立像一躯。本如居士见其端正严好。嘱予命工肖而刻之甫成。其仲君自桐城来迎。予以金漆未固。舁而舟。虑或有损。于是易本像以行。而新像留山中。仲君扶像至北关。将买舟。而舟人夜梦金色丈夫求载。觉而需其至。意必大贵人也。凡问者。皆弗允。乃仲君问亦弗允既而知其有圣像也。又审而知其为像之伫立者也。则大喜谓符所梦。至京口。将易舟入江。彼舟人。复梦如前。无何。像抵家。奉安于香光室。正虑无贤僧守。而僧大海者适至。海固。严净毗尼。足不逾阃。居七年。预知去时。邀居士言别。以七月朔日坐逝。远近从而感化者甚众。海亡。又虑无继之者。得慧光焉。光之贤海。之侣也。夫梦于舟人奇矣。联而入梦。不亦奇乎。始得大海难矣。继之以慧光。不益难乎兼而有之。得未曾有。所以感之者。弥陀之威神。而所以感弥陀之威神者居士之精诚也。楞严云。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又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严严今可谓见佛不待当来。而香光已成庄严矣。因捃摭其先后。而为之记。

  △说

  骷髅图说

  傅大士云。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假饶金玉。满堂。难免生老病死。任汝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惟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大士此语。正所谓万般将不去。惟有业随身者也。如何是万般将不去。人生所有官爵。金宝。屋宅。田园。饮食。衣服。玩好。乃至娇妻。爱子。无常到来。那一件是将得去者。如何是惟有业随身。人生所造诸贪嗔。痴。业。非礼奸淫。恣意宰杀。为子逆父。为臣欺君。克众成家。阴毒害物。种种恶业。无常到来。这都紧紧随着你者既然如是。若不猛省回头。改恶从善。洗心念佛。岂非徒得人身。虗生浪死苦哉苦哉。我观世人。个个皆好念佛。今三等列之。一者极闲人。应当无昼无夜。一心念佛。二者半闲半忙人。应当营事已毕。即便念佛。三者极忙人。应当忙里偷闲。十念念佛。又复富贵之人。衣禄丰足。正好念佛。贫穷之人。安贫守分。正好念佛。有子孙人。得人替力。正好念佛。无子孙人。心无牵挂。正好念佛。无病之人。身力康徤。正好念佛。有病之人。知死不久。正好念佛。聦明之人。通经达理。正好念佛。愚钝之人。无杂知见。正好念佛。以要言之。天上人间。四生九有。皆当念佛。奉劝世人。何不趁此四大未作骷髅时。早早念佛。直待万般将不去惟有业随身。懊悔无及了也。

  △偈颂

  劝修四料简

  作福不念佛福尽还沉沦念佛不作福

  八道多苦辛无福不念佛地狱鬼畜群

  念佛兼作福后证两足尊

  示广位

  病从身生身从业生不造诸业祸消福增

  娑婆念佛极乐标名一心不乱上品位登

  示大闻

  持戒念佛乞食支命如是做去法话已竟

  示大琸

  有生必有死长短安足论今得圆僧相

  平生愿已满常生大欢喜切勿怀忧恼

  万缘俱放下但一心念佛往生极乐国

  上品莲华生见佛悟无生还来度一切

  刘广盘请代日祝贞母项偈

  性愿承三宝力哀愍加被。母氏克臻上寿。己身长侍慈帏。母子相依。修持净业。报满之日。同愿往生。

  △赞铭

  兰谷居士郁公像赞

  其心真其行。笃其念佛。惟日不足。潜德自生辉。兰香在幽谷。

  畵像自赞

  瘦若枯柴。衰如落叶。[口/水]比盲龟。拙同跛鳖。无道可尊。无法可说。问渠趺坐何为。但念阿弥陀佛。

  △诗歌

  义不可背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