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入门网

示寂释义

发布时间:2022-12-12 20:20:34作者:楞严经入门网整理

当我们在修行的时候,总是会遇到一些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我们就是可以多去看下注解或者自己多去参悟,这样都是对自己非常好的。在佛教中我们也是经常说示寂和圆寂呢?那师兄你知道他们的区别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佛教的示寂和圆寂有什么区别

只有出家师父往生才这样称呼,而且不是一般的师父。

示寂是比较谦虚的说法,圆寂的证量是比较高的,一般人达不到,一些高僧大德往生会用圆寂,但也不是特别的恰当,只是一种称赞也敬意在里面。只有佛才能称得上圆寂二字。

佛教用语。梵语的意译;音译作“般涅槃”或“涅槃”。谓诸德圆满、诸恶寂灭,以此为佛教修行理想的最终目的。故后称僧尼死为圆寂。

佛教语。梵语的意译;音译作“般涅槃”或“涅槃”。谓诸德圆满、诸恶寂灭,以此为佛教修行理想的最终目的。最初,这是可以称为一种境界的。后来婉言僧尼死为圆寂。 唐 义净 《大宝积经》卷五六:“我求圆寂,而除欲染。”唐李白 《地藏菩萨赞》:“焚荡淫怒痴,圆寂了见佛。”王琦注:“贤首 云:‘德无不备称圆,障无不尽称寂。’”《水浒传》第一一九回:“你是出家人,还不省得佛门中圆寂便是死?”《红楼梦》第十七回:“他师父精演先天神数,於去冬圆寂了。”参见“涅槃”。 所谓圆寂,具足一切功德为圆,远离一切烦恼为寂,德无不圆,患无不寂。

梵语Parinirva^n!a之意译。旧译灭度、入灭。音译般涅槃。谓圆满诸德,寂灭诸恶。佛陀之死为收迷界之化用而入悟界,既已圆满诸德,寂灭诸恶,故称圆寂,后世转而称僧徒之死。又作归寂、示寂、入寂。与涅槃、迁化、顺世、归真同义。即舍去有漏杂染之境,归入无漏寂静涅槃界之谓。亦指离生死之苦,全静妙之乐,穷至极之果德。其中,就离生死之苦而言,贤圣命终即入于涅槃,为圆寂。大宝积经卷五十六(大一一·三二七下):‘我求圆寂而除欲染。’贤首心经略疏(大三三·五五四中):‘涅槃,此云圆寂。谓德无不备,称圆;障无不尽,称寂。’

佛教的示寂和圆寂有什么区别

涅槃是梵语,正音为波利匿缚男,旧云涅槃,今顺古亦云涅槃。又名泥洹,或云涅槃那,皆音之讹略,或楚夏不同。旧译为灭度,或云寂灭、无为、解脱、安乐、不生不灭等,名虽异其义则同。今单举灭度和寂灭二义释之:灭度,即‘灭’除烦恼,‘度’脱生死的意思。寂灭,寂谓理性‘寂’静,灭谓烦恼‘灭’除。亦可说,证得‘寂’静之体性,自然烦恼‘灭’除;烦恼灭除,自然证得寂静体性。“智论”云:涅名为出,盘名为趣,谓永出诸趣生死,则亦可译为出趣也。

若据新译——玄奘法师则译为‘圆寂’,此义比较来得完善,因为寂灭、灭度、解脱等译,不过仅约断德方面,言断灭生死烦恼。圆寂则统明智断二德。今略释之: 具足一切福德智慧叫做‘圆’;永离一切烦恼生死叫做‘寂’。简单的说:即德无不‘圆’,患无不‘寂’。详细的说:即福慧二严做到圆满无缺(圆),三惑烦恼彻底清除,二种生死完全度脱(寂),永远不再被烦恼生死所困扰,回复‘圆’明‘寂’照的本有心体,而获到一种纯善纯美的庄严解脱。这就是涅槃的境界——圆寂。圆约进善方面言(成就一切福德);寂约灭恶方面言(断惑灭苦)。据此研究起来,圆寂似大乘无为的涅槃,寂静、灭度等为小乘涅槃。

要之,圆寂也就是指得‘圆明寂照之真心’。因为它——真心——本具一切功德(圆),永离一切烦恼(寂)故。成佛即证此真心,故涅槃并非诸佛的专有品,不过凡夫一向为梦想所蒙昧,因此不能证得。所谓迷则颠倒梦想,悟则究竟涅槃。

当知梦想,根本是由本觉真心而起的,我人如能灭一分梦想,即证一分真觉(如镜子去一分尘埃,即现一分光明),乃至全灭全证。至此则一切功德无不复归‘圆’满,一切烦恼生死无不毕竟空‘寂’,是证到大乘究竟涅槃的境界。

佛教的示寂和圆寂有什么区别

以上就是对佛教的示寂和圆寂有什么区别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师兄就是在修行时要遵守佛家的戒律,同时还要多去了解念诵佛经的注意事项,这样都是对师兄是非常好的,只要我们坚持不断的去修行,才能获得多的功德和好处。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热门内容

  • 相关专题

  • 月排行榜

版权所有:楞严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