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教在佛教中的地位很高,而且先有了判教再有的宗派。虽然宗派很多,但是每个宗派的判教含义是不同的,所以是需要师兄去了解的。那天台宗的判教有何含义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判教”是佛弟子总结判释佛法的一种技巧,即把释尊一代说法的时间前后与内容深浅进行适当的分类编排的方法。这种判教法有以下四个作用:一、把三藏十二部分类,确定其说法时间与内容的归属,以便进行比较和研究。二、从时间与内容上,确定佛法理论的大纲,整理成各各不同的理论体系,以便归纳整个佛法。三、便于学者用较短的时间了解佛陀一代时教的内容,并还可以在学行的意境上与悟证位次上,进行对照。四、在判释之后,各宗便可基此发挥其理论与观行体系的圆满与深妙。因此,判教在佛教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各宗的判教是不一致的,如三论宗立二藏(声闻、菩萨)、三轮(根本*轮、枝末*轮、摄末归本*轮);法相宗立三时教(有、空、中道);华严宗立三时、五教、十宗等。而天台宗是将释尊的一代时教判释成五时与八教。
五时八教是智者大师根据《华严经·如来性起品》的三照三譬,《涅槃经·圣行品》的五味相生譬《法华经·信解品》的长者穷子喻,而把佛陀说法时间顺序分为五个阶段,把说法形式方法和教理内容各分为四类。
五时指:第一华严时,佛陀成道最初三七日对法身大菩萨及宿世根熟众生,讲《华严经》大法,正说圆教,兼说别教。小乘顿根人如聋如哑。此时如从牛出乳,为五味中的乳味。第二阿含时,佛为钝根小机人在鹿野宛十二年间说三藏教《四阿含经》。此时如由乳制成酷味。第三方等时,阿含后八年间,佛说《维摩》、《思益》、《楞伽》、《楞严》、《金光明》、《胜鬘》等经。并谈藏、通、别、圆四教,弹偏斥小,叹大褒圆,使小乘人耻小慕大。此时,如将酷加工成生酥。第四般若时,方等之后二十年间,为已回小向大的小乘人说《般若经》,以明诸法皆空,融合大小乘于一味,破斥其对大小乘的分别偏执,正说别圆,兼说通教。又如生酥制成熟酥。第五法华涅槃时,钝根小机渐已调熟,佛于最后八年间说《法华经》,正明圆教,畅出世本怀,开权显实,会三乘归一乘,令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授记作佛。临示灭一昼夜,说《涅槃经》追说四教,追泯四教,扶律谈常。此时如从熟酥精制而成醍醐味。
此五时判教,又分通五时和别五时,上说是别五时。通五时,指佛陀教化众生时,不拘次第,依众生的根机深浅不同,相应受教者的能力而说,使其各得不同的法益,以显教法的圆融无碍。
“八教”分为化法四教与化仪四教二大类。化法是说法的内容,化仪是说法的方式方法。化法四教是:藏教、通教、别教和圆教;化仪四教是:顿教、渐教、秘密教和不定教。
从化法四教的内容看,藏教正化二乘,傍化菩萨,依生灭四谛、思议生灭十二因缘、事六度行、实有二谛,修析空观,证偏真涅槃;通教正化菩萨,偏傍化二乘,明无生四谛、思议不生灭十二因缘、理六度行、通教二谛三谛之理,修体空观,证真谛涅槃;别教独被菩萨,明无量四谛、不思议生灭十二因缘、不思议六度十度、别教二谛三谛之理,修次第三观,证中道无住涅槃;圆教化最上利根之人,也普摄一切行人,明无作四谛、不思议不生灭十二因缘、称性六度十度、不思议二谛、圆妙三谛,圆修一心三观,圆证三德(法身、般若、解脱)涅槃。
从化仪四教的方式看:顿说无上大法,不带方便法门的是“顿教”。从小乘法以方便入门,渐渐过渡到大乘的是“渐教”。佛所说法,各人悟证各异,互相不知的是“秘密教”。佛所说法,各人虽悟证各异,而彼此相知的是“不定教”。
上述八教穿插在《法华》以前的四个时期。《法华》开权显实,会渐归顿,融摄一切法门,是一代化导的终极,超出八教之表,称为“纯圆独妙”之法。
版权所有:楞严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