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入门网

坐禅的本义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12-27 19:02:50作者:楞严经入门网整理

坐禅就是闭目端坐,修身养性,锻炼自己的心智定心修行,用心让自己的静下来。其实在佛门中坐禅是一定方法的,那么,坐禅都有什么样的方法呢?又有哪些好处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坐禅的方法及其好处

坐禅方法:

1、扩展髋关节

具体操作如下:练习者端身正坐于垫上,两腿相盘于身前,两足相抵,尽量收至会阴前;然后用两手心略微用力按压膝关节部位,一压一松有节奏地进行施压,由轻到重,直到两膝关节部位贴到垫子为好。继而,身体前倾,用两手握住足尖,以肘部压膝关节,同时全身向前下压直至前额部接近足尖为好。

2、两步双盘法

(1)、左腿约135度前置,将右脚搬来架在左大腿根。

(2)、待右膝轻缓着地时,将左脚搬上来架在右腿上。

3、循序渐进双盘法

第一步:先单盘,这时候上面的腿会翘的很高。然后用双手压这条腿的膝盖,慢慢向下压,直到压到贴住下面的腿。

第二步:将下面的脚向前移动,使得上面腿的膝盖可以压到坐垫上,并与下面脚的脚跟贴平。下面脚向前移动的不要太多,以上腿的膝盖压到坐垫时正好贴住下脚的脚跟为准。

第三步:用一块瑜伽砖,或者几本书,把下面向前移的脚垫高,高度要基本超过膝盖的宽度。使上腿压到坐垫的时候,下面的脚实际上比膝盖高一点(或接近)。如果能在脚垫高的时候把上腿的膝盖压到坐垫上,那么把脚向内一抬,就已经可以双盘盘上了。不过由于这时候盘上也坚持不了多久,所以没必要急于盘上,仍是循序渐进为好。

4、坐禅收功参考方法:

收功:意念之,内外能量收归丹田,双手轻合掌,于腹前轻轻摩挲。

左下右上叠掌抱于脐前,围绕肚脐顺时针摩转3圈;

再换手,右下左上叠掌逆时针摩转3圈。

之后,双手掌搓热,轻摩面部后睁眼下座。

坐禅好处:

1、静坐

静坐是坐禅的初级阶段,对于未受三归五戒(一三归,即归依佛、法、僧三宝;五戒,·即不杀生、不谕盗、不邪注、不妄语、不饮酒)的普通人来说,静坐不失为一种理想的自我疗法。它简单易行,并且随意,无须证慧。只要环境安静、身心放松,就能达到静坐的功效。

静坐主要是让大脑得到休息,使精力得到恢复。静坐时,心内无念,心平气和,因而全身气血畅通,体内各系统能够顺利发挥作用,静坐更能锻炼真气,扶正驱邪,内炼神气,外炼形骸,从而提高防御能力。上班族在上班前和下班后若能静坐十分钟,则能够缓解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少林药局认为一般人每天静坐十分钟,则能舒缓身心、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对胃肠病、高血压、内分泌等慢性疾病的防治十分有效。

2、呼吸

修习禅定以练习呼吸为入门功夫。坐禅一般采用腹部呼吸法,因为腹部的肝和脾藏有人体总血量的三分之一,当心脏的血液不足时,腹部的血液就进入循环系统。采用腹部呼吸,可以主动将腹部的血液利用起来,使循环系统的血液量增加一倍,从而使姜缩的细胞组织重新健全。

坐禅的方法及其好处

对于初习禅定之人,则一般采用胸式呼吸法。若采用胸式呼吸法,在一呼一吸之间,我们吸入了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完成了血液循环的过程。通过多次这样的血液循环,我们体内的血液就会得到澄清。据统计,通过呼吸运动澄清的血液一天可达一万五千余斤。

3、止观

隋代智额大师在《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中总结了九种方法:系心于脐,能治百病;意守丹田,可调理胸闷、肩背疼痛、厌食、咳喘等疾;系心于两脚之间,可治愈头痛、唇热、疙疹、耳聋等病;知息出,可治消化不良、腹痛痢疾等症;知息入,可治身体虚弱、肢体疼痛等症,等等。

同时,将观想与呼吸结合,可以有“十二种息”、“六种气”,也能治疗各种病症。

所谓“十二种息”,是指:上息,观想气息上行到鼻端,可治情绪低沉;下息,观想气息下行至脚尖,可治虚悬等病;焦息,观想腹中有如火烧,可治腹胀;满息,观想气息遍布全身,可治憔悴瘦弱之病;增长息,观想自己吸入了生命物质,可增强体质;灭坏息,观想病随气呼出,可散诸阴膜;冷息,观想吸入了冷气,可治热病;暖息,观想吸入了暖气,可治冷证;冲息,气流刚猛,可治肿毒;持息,屏住呼吸,可治烦躁;补息,观想吸入之气能补养身体,可治虚乏;和息,调和气息,可使心情安宁。

而“六种气”的观想之法则可以强健脏腑,治疗内脏诸病。另外,坐禅时集中心念,止于足底,一心不乱,可以治身体诸病。

坐禅的方法及其好处

以上就是对坐禅的方法和好处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不管是选择那部经书去念诵,我们都要选择适合自己正确方法,然后坚持下去就是对自己是非常好的,是可以让师兄慢慢的体会其中的奥义。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热门内容

  • 相关专题

  • 月排行榜

版权所有:楞严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