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考查善知识一共有十种标准,比如说其中有持戒、禅定啊,还有解说,能翻译多少经文,慈悲等等,一共具备十种才能成为善知识。现在末法时期,这么圆满存在的善知识已经很少,所以我们最起码的要保证两点,也可以说三点。哪三点呢?
第一个是戒律,一定要持戒!甚至他修得不好,还有很多的毛病,但一定是持戒的。不管他说得再怎么好,如果不持戒,不管怎么令我们欢喜,甚至给我们很大的利益,甚至许诺了很多,说你这样可以往生西方……这人绝非是善知识,他的话不可信。所以说第一点,看善知识首先看戒律。
第二点看什么?看慈悲。不是给你东西叫慈悲,什么是慈悲?一切都在原则下,不拿常住物送礼为慈悲。比如说有的人把常住的东西都拿到家里去了,或送某个人交朋友了,这都是不慈悲。因为什么?他明知这些因果将来形成的话,他会下地狱的。但他不管下不下地狱,先取得眼前的利益再说,所以为不慈悲。
再一个就是说不能爱护众生,别人一说放生,他怎么讲?“这放生,早晚它都得死,是不是?再说了,它有它的业力,你给它放生了,它怎么还这个业啊?”它的业是一方面,关键是他不想救,他说什么
?“你有买众生的钱,不如帮助几个贫困户,帮助他们去致富,帮助他们脱贫。”这种说法就是没有慈悲心。我们知道,众生的生命瞬间就没有了,我们救护它也等于救护自己。一个没有慈悲心的人,并非是佛的弟子。所以佛讲,慈悲即如来。就是有慈悲心才是佛,这个慈悲心本来在我们来讲应该努力去做。在佛来讲是自然而然的事情,非常正常,他本身就具备无量的慈悲。所以说第二个要具备慈悲心,不能说这个虫子或这个鱼不该救,而去帮助贫穷的人。这种人不具备慈悲心,所以并非善知识。他没有把众生看成前生父母,未来诸佛,他没有看成这样。
所以说,在末法时期,最起码善知识应该具备这两条。我为什么要说第三条呢?虽然具备这两条,还有第三条也非常重要——一定要有正知正见。一个人如果没有正知正见,他就把人引偏了。持戒很重要,但是正知正见更重要,有正知正见非常不容易,也非常难得。所以说我们一定以这三条为观察善知识的标准,这样的话我们就不会错。对一个重视严格持戒的人来讲,他就能够严格地持戒。持戒的人才是真正的佛弟子,这个大家一定要清楚。
经典里有教三种避免和戒除,就是避免和戒除“不正语、不正业和不正命”。也就是说这个吉祥和戒律相关。因为我们今天讲的是《吉祥经》,怎么能得到吉祥?刚才大家也听到,这个《吉祥经》,佛所讲的吉祥,他不是其他人所能讲出来的。这个《吉祥经》包括天上,还有人间所谓的世间一些圣贤,他都讲不出来,唯佛能说,唯佛深知吉祥,唯佛能说得正确。
所以这个吉祥非常不容易得。我们怎么样来得到吉祥?首先避免和戒除“不正语、不正业和不正命”。为何我们说这样或那样的行为是不正语、不正业和不正命呢?原因是这些行为给我们和其他人带来苦恼和痛苦。苦恼就是烦恼的意思。
版权所有:楞严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