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入门网

10条冷知识:观音菩萨为何又称观世音菩萨?这些冷知识你知道吗?

发布时间:2023-08-15 09:47:23作者:楞严经入门网
10条冷知识:观音菩萨为何又称观世音菩萨?这些冷知识你知道吗?

观音菩萨为何又称观世音菩萨?

我们日常所说的观音菩萨,又经常被人称作“观世音菩萨”。这是何故呢?观音菩萨是佛经中的一位菩萨

。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大量的梵文佛经也被众多信徒翻译为中文,其中观音菩萨便是由梵文意译过来的。其实,它最初的译名正是观世音菩萨。到了唐初,为了避唐太宗李世民名字中的“世”字,才讳略称作观音菩萨。

“汗青”为何指史书?

在纸张发明以前,人们在竹片或者木片上书写,并以线绳串之,就成为了书籍和文件。制作书籍的竹片需要通过一道特殊的工序,就是放在火上烘烤,因为这样可以去掉竹片中多余的水分,防止虫蛀。将竹片在火上烘烤,其中的水分渗出来,就好像竹子在出汗一样,而竹子是青色的,因此“汗青”一词由此出现。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竹简制成的书籍多为儒家经典或者史书,因此“汗青”一词就成为了史书的代名词。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就指的是名载史册的意思。

华表是做什么的?

华表是中国的象征之一。最著名的是天安门前的一对华表,精美的雕刻和雄伟的气势,都显示出一种历史的厚重。这种华表,是作为皇权的象征矗立在皇宫或者帝王的陵墓。,但是在华表出现的早期,它的作用是路标。华表在尧舜时期就存在了,又叫“恒表”,“表”就是标的意思,所以华表就是“恒久的标志”,它的形式是一根大木桩。除了指路的作用之外,人民还可以将自己的意见刻在上面。进入封建社会,王权日渐加强,已经不允许百姓向君主表达意见,华表吸取谏言的作用就消失了,木质也变成了石质,以突显王权的权威。

结发夫妻的“结发”是什么意思?

结发夫妻指的是第一次结婚的夫妻。古代人是不理发的。当男子到20岁时,就要把头发盘起来,再戴上冠,表示成年,所以20岁被称为弱冠。女子在15岁时将头发盘成髻,插上簪子,表示成年,称为“及笄”。这种成年的象征,就被称为“结发”。成年后就表示可以结婚,在成年后第一次结婚的夫妻就是结发夫妻。结发夫妻在现在有相爱不移的意思。

“九泉”为什么指阴间?

“九泉”并不是指九处泉水,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很深的泉”;而是泛指很深的地方。这个词是由古代的劳动人民打井的经历得来的。在打井打到很深的地方时,会出打出泉水。由于井底有一些泥土,在泉水刚开始涌出的时候呈现黄色,就被称作“黄泉”。当时的人们认为,阴曹地府在很深的地下,所以黄泉就成为了阴曹地府的代名词。“九”是最大的个位数字,在古代是“很、极、最”的意思,两个词结合就是“最深的黄泉”,于是“九泉”就成为了阴间的象征。

“筷子”如何得名?

筷子是我们中国人最重要的餐具。春秋时期,人们就开始用木头和竹子制作筷子了。起初,筷子叫做“箸”和“挟”。古代人有众多的忌讳,“箸”与“住”同音,有停下来的意思;而“挟”又有窄的意思,也很不吉利。于是,人们用“住”的反义词“快”来称呼这种餐具,叫做“快子”,有顺利的意思。由于“快子”多用竹子制作,后来快字就用被加上了一个竹字头,这样就成了我们今天使用的“筷子”。筷子是一种高效率的餐具,是中国的一项伟大发明。

“跑龙套”一词是怎么来的?

传统戏曲多以古代典故为故事蓝本,这些故事多是战争或者朝廷的事件,所以在舞台上需要扮演士兵或者衙役的人,这些人一般穿着龙套衣,于是被称作龙套。由于龙套只有几个人,有时却要表现千军万马的场面,因此这些龙套通过在舞台上奔跑而烘托表演的气氛,这样就出现了“跑龙套”一词。龙套演员在表演中也是十分重要的,“站如钉,走如风”就是源于对龙套的要求。

乐队指挥棒曾用手帕代替?

交响乐团的指挥是最重要的角色之一,整个乐队都被指挥者的手势所调动,被他的情绪所感染,指挥手中的指挥棒也被用来比喻领导力。起初,乐队指挥并没有固定的智慧工具,于是指挥的动作五花八门,有的用手绢,有的用手杖,有的摇头晃脑,有的用脚跺地……这些动作都对交响乐的高雅性造成了影响,而乐队又不能没有指挥。1820年,小提琴家史博在伦敦的一次演出中正式使用了指挥棒。这种做法高雅又大方,立刻得到追捧,这样乐队的指挥就有了专属的工具。

看破红尘的“红尘”指什么?

在汉朝班固的《两都赋》中,有这样的句子,“阗城溢郭,旁流百里,红尘四合,烟云相连”,在这里是形容大城市的闹市区飞舞的烟尘。所以,古时把繁华热闹的地方比作红尘。久而久之,这种比喻的意义日渐宽泛,因为繁华热闹的地方多与纷争于享乐有关。而出家的人都说自己“看破红尘”,一般就是指看破了繁华的人世。

《摇篮曲》第一次换来的是什么?

著名的《摇篮曲》第一次出现,换来的不是观众的掌声,而是一份土豆烧牛肉。伟大的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他才华横溢但命运多舛,经常过着贫困的生活。一天,他身无分文,但实在饥饿难当。他走进一家饭馆,希望能看见个朋友,请他吃一顿饭。无意中,他看见桌子上的一张报纸上有一首优美的小诗,略加思索,为那首诗谱出了曲子。他把曲子交给了饭店老板,换回了一份土豆烧牛肉。30年之后,这支短短的乐谱以3万法郎出售,这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这就是现在还在世界各地使用的《摇篮曲》。

今天的内容就更新到这里了!

要是你还有其他更好的冷知识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分享!

喜欢就点赞关注我们吧!评论区更精彩哦!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