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里路的欢喜
一个国家土地非常的贫瘠,尤其是气候干燥|.咋|缺乏充沛的水源,全国老百姓赖以为生的活永是深山中的一口潭泉。每天早上,可以看到许多的人民提着桶子、拿着瓶子,络绎不绝地来汲水,解除一家的干渴。 老百
姓除了要为自己的家庭提水之外.并且要轮流为远在皇宫里的国王以及他庞大的眷属、侍卫、仆从,运送每日的用水。 从华丽的皇宫到水源的地方,不仅路程遥远,走一回就需要五里路,来回十里路,少说也要几小时;并且路面崎岖难行,老百姓挑着沉甸甸的水。一路颠踬到皇宫,水已经洒掉了半桶,叉要额外多走几趟,倍尝辛苦。 老百姓虽然苦不堪言,但是迫于国王的淫威,不敢不服从劳役,而心中的怨忿已至四海沸腾的地步。县里的官员深怕因为用水而酿成不可收拾的民变,于是把老百姓的怨声反映给国王知道,国王便把人民召集到皇宫来.了解百姓们真正的想法。 “各位乡亲!你们每日挑水觉得很辛苦吗?” “报告国王!我们每天要走到深山里挑汲清凉的泉水,路面坎坷不平,实在非常的不方便。”一个长相忠厚的庄稼汉子,沙哑着嗓音代表大众报告。 “从我们的村庄到水潭,要走上五里路,路程实在太远r,而且又没有代步的工具,肩上挑负着沉重的水,每天来回几趟,走个数十里,把壮丁的腰都给走偻曲了,头发也给走斑白了。”一个白胡子老爹语重心长地说。 国王听到大家七嘴八舌的高谈阔论,忧心忡忡地说: “你们大家辛苦了!可是我们不能不挑水呀!没有了甘霖般的清水,大家将会干渴而死。我们一齐来想想办法,看看谁有良策解决我们的困难。” “我们可以建造一辆水车,用人畜的力量来拖拉车子,既省力气,又可增加水的运输量。”一位长者提出睿智的建议。 “这个意见虽然很好,但是仍然没有解决路途遥远的痛苦问题。”国王不置可否。 “我们可以连接一条水管,把探山的潭水一气呵成连接到我们居住的村落,不就一劳永逸、永绝忧虑了吗?”一个青年异想天开地语惊四座。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竞相发表自已的高见,但是仍然无法决定最妥善的办法。正在大家议论纷纷莫衷一是的时候.有一个一脸拙朴的青年从座中慢条斯里地站起来说: “我认为只把五里路改称为三里路,路途缩短了,不就根本解决路程遥远的问题了吗?” “好极了!这个办法太好了!从此我们再也不必行走五里路,只要走三里路就可以挑到水了。”全城
的老百姓雀跃奔告五里路改为三里路的喜讯。 佛教有四依法:(I)依法不依人;(2)依智不依识;(3)依了义不依不了义;(4)依义不依语。有时我们太着意于表相的语言文字,反而忽视了事相的内涵真谛,比如譬喻中的五里路改三里路,改变的只是虚假的名称,对于事情的实际情况没有增益,而这种掩耳盗铃的愚痴行径。有时反而让我们昧于真相,徒然贻笑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