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如何忙碌,手边总可以有一盏茶,除了解渴,还可以养心——在某一瞬间,如坐草木之间,如归远古山林,感受到清风浩荡。有茶的日子就是一段好时光。 有一个耳熟能详的说法: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而今七事都更变,柴米油盐酱醋茶。书画琴棋诗酒花属于典雅的生活方式,而茶却和柴米油盐放在一起,这件寻常百姓家的茶事中也有什么佳趣吗? 大家都喝过茶、熟悉茶,但是有没有想过,茶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呢? 茶字从笔画构成上讲,就是人在草木之间。上有草,下有木,人在草木间,得以氤氲、吸收天地精华,是茶真正的秘密。无论在办公室,还是在家里,即便窗外满眼是都市的水泥丛林,立交桥上车水马龙,只要一盏清茗在手,人就仿佛蓦然走进了草木之间。 当今社会,无论学习还是工作,节奏都过于紧张。让大家经常去闭关,归隐山林,躲到一个偏僻的地方居住一段时间,对大多数人都不太现实。那么,在紧张忙碌中,有没有成本最低、时间最短的方法,让我们的心灵澄净清澈呢? 也许,那就是喝茶。林语堂先生说,以一个冷静的头脑去看忙乱的世界的人,才能体会出淡茶的美妙气味。如此看来,品茶训练的不是舌头,而是大脑。 那么如何喝茶呢?一定要喝昂贵的茶吗? 《菜根谭》中说得好,茶不求精而壶亦不燥,喝茶不求很昂贵,不求非得是名茶,只要让壶里一直不干就行了。酒不求洌而樽亦不空,酒也不一定非得是茅台、五粮液等名贵好酒,只要让酒樽中常有酒即可,喝的就是一个意趣。素琴无弦而常调,短笛无腔而自适,弹一张琴,吹一支笛,不一定要非常精到,毕竟不可能人人都成为技艺精良的乐工,只求自适,心里高兴就行了。 鲁迅先生曾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人人都想享清福,但清福意味着什么,并非人人懂得。其实,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喝茶时心里能将琐事暂且放下。 中国人有一个说法:茶如隐逸,酒如豪士;酒以结友,茶当静品。喝酒可以熙熙攘攘、呼朋唤友,而喝茶还真是一件清静的事。 周作人先生写过一篇《喝茶》的散文,我所谓喝茶,却是在喝清茶……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好一个十年尘梦,世事喧嚣,人生纷扰,唯有喝茶时心思才能宁静。 茶很清雅,不是浓郁的东西。真正的茶玩味的就是清和闲。记得我自己二十几岁时,完全喝不惯茶,更喜欢浓醇的咖啡。咖啡里有本味的苦,有糖的甜,有奶的香。喝完一杯咖啡,感受那种百味含混的浓沉醇厚,顿觉浑身热气腾腾,陶醉不已。 喝茶,对少年而言的确太淡了。浓情饮咖啡,清心品淡茶。人只有渐行渐长,在岁月中经历了种种浮躁的事、烦恼的事、忙碌喧嚣的事,再回到一杯茶中,才会感受到清淡里有一种隽永悠长。 茶,今有绿茶、红茶、乌龙茶、普洱茶等等,品类繁多。而旧时人们喝的多是绿茶。 泡绿茶,古人讲究入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淡淡的几片叶子泡在水里,慢慢地释放出茶香时,清浅的绿色好像沏进了一片阳光。在这样清浅的绿色里,你能听见山风,能感受到山泉,一泡绿茶的前世今生都在清泉中被唤醒了。这种写意之美,正是中国人对茶最迷恋之处。 喝如此清淡之饮显然需要安静。独饮得茶神,两三人得茶趣,七八人乃施茶耳,一个人跟一盏茶静静地交流,能得其神韵;两三个人喝,颇有意思,能喝出茶趣,能喝出好友间的情投意合;如果七八个人群聚一起喝,就跟施舍茶一样,不过是为了解渴而已。 中国文化一脉相承,是一个整体,无法切割开来。也许你只需一盏茶、一壶酒,就能感受到所有的一切。走出国门,我们会发现整个亚洲文化也深受其影响,比如日本茶道讲究四个字和敬清寂,与中国的茶道同脉同宗。 和就是一种中和之美。喝茶时能感觉到内心的和谐,人与自然、朋友之间的和谐。 敬源于禅宗的心佛平等观念,意指喝茶的人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彼此要有恭敬之心。我们以茶待客时,叫敬茶,常用的话是请用茶,没有人会把茶杯往客人面前一墩说:喝茶!这就是恭敬之心。孔子说仁爱的第一点就叫恭则不侮,你对别人恭敬,就不会招来侮辱。敬茶,其实是敬人,也是敬自己的心。 清指茶叶的清雅。茶秉天地至清之气,好茶的茶汤一定是透亮的,你能看见草木氤氲化育,能看见茶的魂魄在水中释放。茶的生长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经历了四季的风雨,经历了霜雾雹露,所以我们喝到的茶,是大自然孕育的精华。我很喜欢《道德经》里面的一句话,叫做光而不耀。一个人的人格,要有内在的光泽,但不能太耀眼。如果你的光芒到了刺眼的地步,不可逼视,这样的生命就太喧嚣了。如今的人们,大多外在锋芒毕露,缺少了内心的澄澈,而茶吸收了天地至清之气,自能洗涤我们内心的凡尘污垢。古人说:平生于物原无取,消受山中水一杯。这一辈子,你可以得到些什么呢?很多东西都是不可带走的,但是山中一杯茶却是每个人都可以消受的。一碗清茶人肚,把草木清新之气吸纳进自己的生命之中,让体内的浊气在茶中逐渐消解、宣泄,那些滋养出来的清新光芒,自然会让我们变得光而不耀。
版权所有:楞严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