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入门网

佛教礼仪·问讯

佛教徒素日在正式场所见到师父或长者大德,能够心服口服行跪拜礼,但假如师父正在行走,或在吃饭、讲话、演说时,则能够用问讯的方法代替,同样能表白忠厚的情意。首先忠厚地合起双...
佛教礼仪·问讯

佛教纪念日:农历十一月十三

2012年12月25日,农历十一月十三,是唐代高僧青原行思禅师圆寂纪念日。行思禅师是六祖门下首座,与菏泽神会、南阳慧忠、永嘉玄觉、南岳怀让齐名,门下弟子以石头希迁最为著名。行思法...
佛教纪念日:农历十一月十三

佛教科学论 — 伏藏品之谜

佛教科学论 — 伏藏品之谜...
佛教科学论 — 伏藏品之谜

佛教科学论 — 历代帝王也恭敬

佛教科学论 — 历代帝王也恭敬出家人...
佛教科学论 — 历代帝王也恭敬

佛教的忠孝观—星云大师

时间:公元一九八四年七月 地点:北港听众:法师、护法居士(弟子依空记)一.世间忠孝的意义   二.佛教忠孝观的理论根据三.怎样尽忠尽孝    四.佛教对忠孝的贡献  除了历...
佛教的忠孝观—星云大师

佛教科学论 — 前言

佛教科学论 — 前言...
佛教科学论 — 前言

佛教经论中如何论放生

辑一 以慈心故,行放生业● 药师琉璃光本愿功德经  「放诸生命…病得除愈,众难解脱。」  「放生修福…令度苦厄,不遭众难。」● 契经  「戒杀放生,得长寿报,又戒杀放生,...
佛教经论中如何论放生

佛教的醒世智慧

尘世人间是不圆满的、有缺陷的,这是一般宗教的共识。所谓“传教”,即是要努力使世俗中人认识到这一点,按宗教所提供的道路去生活而有行为的改变(修行),以期最终实现宗教的人生理...
佛教的醒世智慧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第一节

序:自我的观点  在讨论正确或错误的见地之前,首先要知道什么叫做“见地”,以及为什么任何哲学、宗教或意识形态都须要有某种见地。简单地说,见地就是你如何看待事物。不论觉察...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第一节

佛教的精神与特色(第七章)1

佛教的精神与特色(第七章)1...
佛教的精神与特色(第七章)1
  • 首页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尾页
  • 共 1000 页
  • 版权所有:楞严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