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入门网

佛教的因果的启示?

有一天,当佛陀在莲花池畔散步时,佛陀凝望着澄清的池水,突然看到了地狱的景象,有无数的众生,在地狱的血池里浮沉哀嚎着。佛陀悲悯地看着浮沉哀嚎的众生,想着他们的无知和罪业,...
佛教的因果的启示?

佛教教学的艺术(一)

佛教教学的艺术(一) 佛门里面讲建筑,建筑是艺术,建筑也是表法。佛的大殿,像我们现在的礼堂、讲堂,外面看宫殿是两层,里面是一层。两层代表佛家的术语‘真谛’、‘俗谛&...
佛教教学的艺术(一)

佛教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长久以来,佛教之于我,始终是个迷。也许是有缘吧,不久前有幸参加了中国职业经理人的资格培训,包胜勇先生有关佛教与企业管理的讲座终于让我与佛有了机缘,使我与佛教有了一次近距...
佛教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佛教戒律与社会的和谐互动

佛教戒律与社会的和谐互动戒律与印度佛教 佛陀于菩提树下悟道以后,四处游走,讲说佛法,渐渐组成僧团。早期追随佛陀学习的弟子多是善根纯厚之人,所以其时并没有戒律产生。佛陀只...
佛教戒律与社会的和谐互动

佛教的创始人

教主、教义、教徒,是构成一个宗教的三大要素。我们要想了解一个宗教的内容,以及一个宗教是否为我们人生所需要,我们一定先要了解一个宗教的教主。他的人格、智能是否值得我们崇拜...
佛教的创始人

佛教的因果观念

...
佛教的因果观念

佛教没有排他性

世界上大部份的宗教,都只承认他们自己所信的宗教教义才是唯一的‘真理’,而排斥他教教理为‘邪说’。在佛法传世的近二千五百年中,佛教一直与其他宗教和平共处,历史...
佛教没有排他性

佛教教育的機遇與挑戰 仁得上

佛教教育的機遇與挑戰 仁得上師大家來此共同修學佛法。實是難能可貴殊勝因缘。現在來談學佛的重要、釋迦牟尼佛是已成正果之佛陀、他明白了解一切宇宙人生及大自然的道理、故此來教...
佛教教育的機遇與挑戰 仁得上

佛教是智信不是迷信(于凌波)

佛教徒的礼节于凌波 1、对佛应有的礼节 佛是指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佛,以及由他所说出、记载在经典中的十方诸佛。譬如:弥勒尊佛、药师琉璃光佛、阿弥陀佛......等等。 对于佛--当我...
佛教是智信不是迷信(于凌波)

佛教慈悲观与道德教育

一、当前急需佛教的慈悲观在座的很多人,对佛教也许了解,也许不了解。其实,不说佛教中更深的道理,单单是它的慈悲观,就是当前必不可少的。如今的人们,对科技手段的掌握日新月异...
佛教慈悲观与道德教育
  • 首页
  • 99
  • 100
  • 101
  • 102
  • 103
  • 104
  • 105
  • 尾页
  • 共 1000 页
  • 版权所有:楞严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