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入门网

【​元​音​老​人​】​重&

发布时间:2019-10-19 10:09:19作者:楞严经入门网
兹非心的日志重在实修(元音老人)
“能再于寂静处,放下一切事缘,一心精进,即生于本净心体,必得正解脱而登妙觉。”
  用功的人识得自性,在喧闹的环境当中又能适应,具足受用,不用修什么法,只是在尘境当中转,磨练自己的习气就是了。但是,有的人不适应,根基比较差,怎么办哪?有办法,即能“再于寂静处,放下一切事缘”,找个清净的地方,比如清净的山林,或者是比较清净的家庭环境,是很好的。但是有了好地方,就要放下一切事缘。假若你有了清净的地方,而身在净处心不净,也是徒然!修行成道在心,你心里乱七八糟、胡思乱想,等于在闹市,所以不行!要成道,须放下一切事缘,所有的事情在上座用功时都要放下来,修行才能上路。所以,我常劝大家上座时就要象死掉了一样,一切不管,不能再瞎想。千万不要想这个事怎样做、那个事又如何安排,儿子、女儿怎么管教等等;要是上座时老想这些,那就糟糕了!我们要什么事也不管,最坏的是坐在座上还为子女操心:唉!阿毛、阿狗呀,时间到了,再不起来迟到了,快起来、起来。唉!这样一心二用、心力涣散,怎么能坐得好呢?这样的事我见多了,不是凭空捏造,实在是耳闻目睹的啊!唉--!这样打坐还坐得好么?因此,我们上座时任何事也不能管,就当自己死掉了,管不了那么多了。我再强调:上座时放下一切事缘,当自己死了一样不动,这样做才能得受用,才能得正定,不然你怎么得定,定不了的!所以,修法一定要放下一切事缘。放不下,即使有清静地方可去,你也不要去,去也白搭,你心里乱糟糟的,呆在安静的地方,就如同在南京路上一样热闹非凡。因此,修法关键在真能放得下,只有放得下,才能够一心精进。
  真正放得下来,一心一意地修,不论你修什么法,都能立竿见影地和你自心相应。常听有人说:唉!某某人很快啊!他也没有怎么坐,就证到本来面目了!我怎么坐了这么多时,还没有这个境界呀?哈哈!他的心能放得下,清净了,所以能速证;你的心放不下,乱七八糟的,不能清净,怎么会有亲证的境界呢?当然没有了。所以,修行的时间不在长短,而在你的心清净不清净,心死不死。老实讲一句:你心果真死了,坐下来不多时,你就安然入定了,自然有轻安、宁喜的禅境,自然会光明大放。你心不净,你要证境从哪里来呢?当然是没有了。是故修法勿论时间长与短,而看你心净不净,心死不死,这是关键之所在。
  果真能够放下万缘,一心精进了,“即生于本净心体,必得正解脱而登妙觉”,即生,指这一生。密宗是讲即生成佛的,就是这一生要成佛。也有的人把它变成身体的“身”,就是这身体要成佛,在密宗有这种说法。我们上次讲了大圆满、大圆胜慧,这些法就是讲身体能成就。这大手印就是大圆满的前趋,大圆满分两段,一段是彻却,一段是妥嘎;一个是立断,一个是顿超。立断,就是当机立断,当下就断掉一切烦恼、妄想、执着,本性朗然现前;顿超,一下子就超出三界,就成佛了。这大手印就是彻却法,直指你不要用什么方法来修而当下断除妄想见性,后面还讲到三空相应,我们到后面再讲,现在暂不讲。所以,大手印是很高深的密法,直接指示你成道。这一生我们能够放得下,必定能够在本净性体上得真正的大解脱。本净性体,就是说我们本有的妙性,是本来清净的、没有污染的。现在污染是什么缘故呢?是着相趣境的缘故,迷于外境而不知有本来。从前古人根厚,执着轻,经师父一点,就明白了,即能当下承当,不再迷惑,把境放下来,从而保任自性,除去妄习,很快就成道了。现在的人呢?根基钝了,障也重了,任你讲破喉咙,他也不能认识,还是着境,所以要多走冤枉路。
  我师父王骧陆先生曾经讲:“修禅宗的人,三十年参这句‘念佛是谁?’不走着,才打开本来亲见佛性。我们修密法,三年就能打开来见性了。”就时间说来,已较禅宗少了十倍的时间,已是很迅速了。但就本性说来,参禅也不用。三年也好,三十年也好,都是走冤枉路啊!因为大家本来是佛,既用不着在这里参禅,也不用念什么:“ong bala……”在这里打坐用功,不是披枷戴锁、无事找事而徒困自己吗?你一切放下,恢复自性本真佛,想睡你就睡,想坐就坐,活泼天真多好!就如庞居士女儿灵照说的:“也不难,也不易,饥来吃饭困来眠。”本性就是这么自在安乐,何苦挖肉补疮,自寻烦恼呢!然而,我们须知灵照说的是透末后牢关,不先透庞公、庞婆说的前二关是做不到的,因我们虽具如来佛性,但多生习气深厚,不经一番艰苦锻炼,习气不除是得不到真实受用的。所以还须参禅、打坐,走一番冤枉路透前二关才行。庞公说:“难、难、难,十担麻油树上摊。”破初关是最难的,我们初初用功,妄念纷飞,定不下来,难见到本性,就如把麻油摊上树一样难。庞婆说:“易、易、易,百草头上西来意”。这是讲破重关,即我们通过用功识得本来面目,那就容易、容易,容易得很哪,百草头上尽是本来面目啊!百草头上就是指一切事事物物的头上,头上还有什么东西吗?百草头上一切都无有啊!这不都空净了吗?这样的公案很多啊!
  古时候船子禅师与云岩、道吾一同在药山禅师那里参学,并印证所悟。他离开药山时,对吾、岩二师兄说:“你们将来应各据一方,建立药山宗旨。我率性疏野,只好山水,怡情自乐,担当不了教化众生的大任。以后你们要是知道我的住处,如遇到灵利的座主,指一个来,我将平生所得传授给他,以报师父之恩。”于是他到了秀州华亭岸边,泛一小舟,渡过往行人随缘度日,以待当机者的来访,故人称“船子和尚”。一次道吾去京口,遇夹山上堂说法,僧问:“如何是法身?”夹山说:“法身无相。”又问:“如何是法眼?”夹山说:“法眼无暇。”道吾听了不觉失笑。夹山便下座,顶礼请教。你们看古人多认真,要是现在呀,棒子伺候,非打出去不可。他虚心地问道吾:“大师啊,我刚才的答话必有不是之处,令您失笑。我哪里说错了,请您慈悲说破。”道吾说:“我不说,但你可以去华亭找船子和尚。”夹山问:“此人如何?”道吾说:“此人上无片瓦,下无卓锥。你若去时,最好换身衣服。”夹山于是散众换装,往华亭参访船子,船子才见,便问:“座主住什么寺?”夹山答道:“寺即不住,住即不似!”船子问:“不似,似个什么?”夹山道:“目前无相似。”船子问:“何处学得来?”夹山道:“非耳目之所到。”船子说:“一句合头语,万劫系驴橛。”接着又问:“垂丝千尺,意在深潭。离钩三寸,子何不道?”夹山刚要张口,啪!被船子一篙子打落水中。夹山刚爬上船,船子又说:“道!道!”夹山刚要开口,啪!又被打下水去了。夹山在这个时候,豁然大悟,于是点头三下。船子说:“好、好、好,上来吧!”为什么?这时道悟心里没有东西了,一切都空净了。空净是空净了,但不是顽空,而是灵灵不昧,了了分明啊,所以只好头一点。所以,庞婆说:“百草头上西来意”,容易得很啊,你离相见嘛!不要着在相上就容易得很啊!所以我们说见性悟道不难,不难啊!不要着相,不要着大神通啊!
  但是,我常常听有人说:“假若这就是悟道,我为什么不发大神通啊?悟道应该有神通的,没神通的不是。”唉!我们修法要晓得先后次序,先要认识本性,肯定它,保护它,保护得绵密,皮肤脱落净,一点都不住着,任何境界来都不动摇,自然大放光明。那个光明不只似一个两个太阳那般,而如百千个太阳的光明一样,那时当然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都通了。其实大光明人人本具,就如《弥陀经》所说:“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彼佛”两个字,范围很广,你们不要把它缩小了,以为彼佛者只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光明无量照十方国土,彼佛的范围不是这么小。“彼佛,”即一切大众。“彼佛”就是那个佛,不是我们的身体,身体不是佛,不要弄错啊!身体里面有个佛,就等于房子里面住了一个人。那个佛就是“彼佛”,就是大众。一切众生的本性光明都是无比无量的,朗照十方国土,无所障碍。不相信?你们自己用功试试嘛!
  你们现在听讲恒河大手印,须认识这一念断处的灵知是佛性,只有这才是真的,其他一切相都是假的,都是真性的影子。一切放下,死心塌地念佛、持咒、用功,心真空了,就放大光明,即生就能真正解脱而登等妙二觉。密宗是讲即生成佛而登等妙二觉位的。要到等妙觉位,就看我们怎样用功。如果我们功夫用的精深,用的绵密,即生就能做到;如果我们功夫用的不精深、不绵密,懒懒散散的,今朝推明朝,明朝推后朝,这样推下去,推到弥勒佛下生也不能成道。即使我们借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的力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要用功呀!你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心里总是恋着娑婆世界的妻财子禄,古人谓之抱桩摇橹,行动尚且不能,又如何与弥陀感应道交,打成一片,往生西方净土呢?所以,首先要放下一切,你不放下怎么行呢?玉琳国师曾说过:“想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放不下,是生不上去的。”假若恋着娑婆世界放不下,你就不要念《阿弥陀经》,还是以念《药师经》,供药师佛为好!药师佛发大愿保佑人们一切顺利,满足人们的私心欲望。在这个世上希望有财宝的,给你财宝;希望有儿女的,给你儿女;希望有高官的,给你高官,满足人们的所有欲望。在满足了你的私愿的时候,让你油然生起菩提心来:噢,我这一切所得都是佛的加持,佛法真是不可思议。在深深感谢佛时,即要发心学佛,修法以成道了。所以,念药师佛供药师佛好处大啊!
  你真要生西方极乐世界,就要一切放下,恋着这娑婆世界来修,那是背道而驰

\

,一无是处。然而,光口上说说放下,而心里放不下,又不肯努力修持,懒懒散散的,却想生西方极乐世界,如同要划船到对岸却不肯用力摇橹一样,一无是处。所以,我们无论修什么法,还是要用功的;不用功,单凭佛力接引是不行的。其实要往生西方,不单是念佛可以往生,参禅、持咒、诵经发愿往生也能去得。因为佛菩萨不象娑婆世界的俗人心量狭窄,你没念佛,他不接引,而是兴无缘大慈,无人不接,无生不救的。不问什么众生,于命终时,佛菩萨都一视同仁,放光普照,接他们生西。只是众生障重,不能相接,甚至有人因佛光强烈,畏而逃避,窜入恶道,宁不可悲可叹!自己不用力,单凭佛力接引不能往生,因佛不能拉我们到西方去。假如能的话,佛老早就把我们拉光了,何至于现在还在这五浊世间轮回受苦呢!佛有三不能:不能代人转业,不能代人成佛,不能度无缘众生。你想生西、想成道,却不想用功,那真是无话可说了。所以古德有云:“把臂牵他行不得,直须自肯始相应。”自己要肯用功啊,各位!
“但尤要者,令身安住如须弥山,令心寂静澄清,不为外境所牵,随处可修。”
  这是强调见定行三者当中,最重要的是要使身体安住如须弥山不动摇。坐得住,心就定了;心不定,就坐不住。心不定,象猴子卜楞卜楞跳,你肯定是坐不住的。你心真定了,身体安住如须弥山一样不动摇,这是打坐中最重要的一着。所以我们常常问:打坐时候,你能不动吗?还不能!那你要注意了,要慢慢锻炼,不可心急,只要有恒心地坐下去,慢慢就不动了。所以,我们再三强调,手印不可散啊!脚实在麻得熬不住了,才稍动一下,但不可乱动,这是初坐。慢慢地脚也不要动,一上座就一点不动,不动才容易入定,如果在座上动来动去的怎么能入定?所以那些手里拿着念珠在念佛的人,再怎么念也不得定。他口念阿弥陀佛,手在掐念珠,这样动来动去,任你再怎么念也定不进去。再加上一面念佛,一面论人是非,那就更不能得念佛三昧!这样子念佛也能生西方极乐世界?太便当了吧!所以,莲

\

池大师叹曰:“念佛者多,生西者少,何也?念佛心不痛切故,口虽念佛,心中胡思乱想,以此不得往生。”憨山祖师亦云:“口念弥陀心散乱,喉咙喊破亦徒然。”
  “令心寂静澄清,不为外境所牵,随处可修。”身安住如须弥山一样不动摇,令心寂静澄清如一杯没有一点泥沙的清水一样,如此方不为外境所牵扰。心真的寂静澄清了,外面的一切境界都动摇不了你,随时随地都可用功修行。真正得大定者,心真寂静澄清了,可在南京路上修;尽管车水马龙,心里一点也不动摇。但是初用功的人是做不到的,那就要找个清净地方去用功。所以上面说找个比较清净的地方,放下万缘去用功,做到后面,就随时随处都可修了。这随处可修的功夫是要假以时日的,不是要求大家马上就做到。现在要求大家在寂静处,要能把心马上放下来。寂静处心放不下来,喧闹处怎么办?
  不管你修什么法,禅宗、密宗或净土宗,心都要放下来。不这样做怎么能成道呢?千万不要象现在有些修净土法门的人,他们说我不要这个,我横竖是借阿弥陀佛的他力接引,不要自力的,我们只要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它十口气,阿弥陀佛就把我拉上西方极乐世界了。唉!这是把十念法弄错了。十念法是用气摄心,吸一口气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再吸口气心别动,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样念十次,用以锻炼,摄心不动,除情、爱而往生西方净土。他们不晓得十念法是专为世间事忙而没功夫打坐的人用气摄心而设的。摄心不动后,就要把这个境界保着、照住,在事上去锻炼,任何事情来都不动,不能一走出门就忘掉了。所以要用功,不用功净土难生啊!不是马马虎虎、懒懒散散就能生西的啊!
“或未能如是,但一心向于此三门,即不当起贪嗔痴诸作业挂碍,于未来世,亦能由苦转乐。”
  修法的人假若根基差,不能做到只一心安于见定行这三门去用功,也不应该起贪嗔痴,作种种恶业。
  贪嗔痴是三毒,我们所造的恶业都是从贪嗔痴来的。假如没有贪心,你知足常乐,就不去做坏事;假如不知足贪得无厌,多了还要再多,好了还要再好,你的心永远不得清净,想不造恶业是不可能的。因为你总是贪得无厌,一心想把别人的东西都据为己有。为了达目的将不择手段,谋财害命去了。嗔就是嗔恨心,人或事不如己愿、不如己意,就嗔恨别人,烦恼就来了。而这贪、嗔都源于痴,因为没有智慧,不认识真性本体,只认假相影子,所以叫痴。由于痴而不晓得世间一切都是假的,不知道所有一切事事物物都是空的、不可得的,都是因缘所生,都无有自体,因此,他才有贪,才有嗔,是故痴是根本。没有智慧就无明,无明是没智慧没光明、黑暗暗地。
  贪嗔痴三毒是最坏的东西,为我们意中之毒素、恶业,身上的三恶业是杀盗淫,口中恶业就是两舌、恶口、绮语、妄语。十恶业中贪嗔痴最坏,是我们受苦的根子,把这贪嗔痴打倒就好了,那后面七个就不要紧了,就自然改转过来了。所以,假若不能照前面所说的做到一心于见定行三门,我们也不应当起贪嗔痴心。
  贪嗔痴是大毒素,是成佛的大障碍,我们想了生死,成佛度众生,非将它去掉不可。这三个恶东西要是去不掉,那你就完蛋了,就不能成佛了。假若我们能够去掉三毒,不贪不嗔也不痴,纵然不能做到一心于见定行而成大道,于未来世也能够由苦转乐,不会到坏的地方去。就是说将来我们能生三善道,而不会堕到三恶道去。修禅宗的人,要发大愿维护人身,一定要成佛度众生,一定要成就。这愿发得大,保护自身,永远不失人身,生生世世做人,而且根基深厚,一转世过来,就能接上去修行,一闻千悟,修禅宗有这样好处。这大手印也和禅宗一样,就是假若我们心向于三门,但是于见定行三门做得不好,那也不要起贪嗔痴,作种种恶业,那么,来世也能够转苦得乐的,不会到下三道去的。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楞严经全文

  • 楞严经拼音

  • 楞严经讲义

版权所有:楞严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