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入门网

【听禅】禅茶一味

发布时间:2019-10-19 10:09:13作者:楞严经入门网

【听禅】禅茶一味

\

\

  茶之作为饮食在寺院里盛行,起始是因为形而下的健胃和提神。 坐禅,作为佛教僧人的修行方法,要求独自一人而坐,头正背直,不动不摇,不委不倚,更不能卧床睡眠,还规定过午不食,不饮酒不食荤,于是既能提神醒脑、又有清性修行作用的茶成为僧人必不可少的饮料,饮茶有助于参禅、面壁省悟的神妙功能,为很多僧人所认可。唐代《封氏闻见录》载: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伽,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又唐诗人杜牧的:今日鬓丝禅塌畔,茶烟轻扬落花风生动描写了老僧煮茶时闲静雅致的情景。    茶与佛有相通之道,均在主体感受,非深味而不可。饮茶需心平气静,讲究井然有序地啜饮,以求环境与心境的宁静、清净、安逸。品茶是参禅的前奏,参禅是品茶的目的,二位一体,水乳交融。茶禅共同追求的是精神境界的提纯和升华。茶事过程中,如碾茶时的轻拉慢推,煮茶时的三沸水,点茶时的提壶三注和啜饮时观色、闻香、品味,都包涵了体味领悟自然的真谛,并以此领悟佛性和超凡脱俗的意韵。    禅茶茶艺甚为讲究。细分为礼佛、调息、煮水、候汤、洗杯、烫壶、赏茶、投茶、冲水、洗茶、泡茶、分茶、敬茶、闻香、观色、品茶、回味、谢茶等18个步骤,每个步骤都蕴含禅意,施以禅礼。    例如洗杯这个步骤,美其名曰法轮常转。法轮常转典出于《五灯会元》卷二十。径山宝印禅师云:世尊初成正觉于鹿野苑中﹐转四谛法轮﹐陈如比丘最初悟道。法轮喻指佛法,而佛法就在日常平凡的生活琐事之中。洗杯时眼前转的是杯子﹐心中动的是佛法﹐洗杯的目的是使茶杯洁净无尘﹔礼佛修身的目的是使心中洁净无尘。在转动杯子的手法洗杯时或许可看到杯转而心动悟道。    泡茶又称涵盖乾坤, 涵盖乾坤典出于《五灯会元》卷十八。惠泉禅师曰﹕昔日云门有三句﹐谓涵盖乾坤句﹐截断众流句﹐随波逐流句。这三句是云门宗的三要义﹐涵盖乾坤意谓真如佛性处处存在﹐包容一切﹐万事万物无不是真如妙体﹐在小小的茶壶中也蕴藏着博大精深的佛理和禅机。    敬茶又名普渡众生。禅宗六祖慧能有偈云﹕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恰似觅兔角。菩萨是梵语的略称﹐全称应为菩提萨陲。菩提是觉悟﹐萨陲是有情。所以菩萨是上求大悟大觉──成佛﹔下求有情──普渡众生。    敬茶意在以茶为媒体﹐使客人从茶的苦涩中品出人生百味﹐达到大彻大悟﹐得到大智大慧﹐故称之为普渡众生。哪怕是最后一步的谢茶,也颇有说道。谢茶又称为再吃茶去。饮罢了茶要谢茶﹐谢茶是为了相约再品茶。所谓茶禅一味,茶要常饮﹐禅要常参﹐性要常养﹐身要常修。    唐代轰动一时的禅宗赵州吃茶去,正是茶禅一味的表现。说的是河北赵州有一禅寺,寺中一高僧名从念禅师人称赵州,问新到僧:曾到此间乎?    答:曾到。赵州说:吃茶去!又问一僧,答:不曾到。赵州又说吃茶去!后院主问:为何到也‘吃茶去’,不曾到也‘吃茶去’?赵州又说:吃茶去。赵州对三个不同者均以吃茶去作答,正是反映茶道与禅心的默契,其意在消除学人的妄想,即所谓佛法但平常,莫作奇特想,不论来或没来过,或者相不相识,只要真心真意地以平常心在一起吃茶,就可进入茶禅一味的境界。    南京市佛教协会副会长、佛顶寺住持曙光法师在5 月举行的中法茶文化交流会上说,赵州茶的典故蕴有三层含义:请教禅法,先喝茶解渴清心;茶中藏日月,茶中有灵气,通过茶的解渴让人冷静,以清净心去习禅……    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又诗云:七碗爱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千百揭,不如吃茶去。品茶的确是一种美的景致,茶道的确含有深刻的文化精髓,而茶与禅的确有着一种浓稠得剪不断化不开的千丝万缕的情结。我们不妨静下心,暂且从一天的喧嚣中解脱出来,让心灵步尘赵州和尚一并吃茶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楞严经全文

  • 楞严经拼音

  • 楞严经讲义

版权所有:楞严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