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檗希运禅师自幼出家为僧,有一次他到天台山参访时,碰到一位同参,两人一见如故,十分投机,于是结伴而行。当他们走到一条小溪前面时,正逢溪水暴涨。那位同参要拉黄檗一起渡河,黄檗便说:“溪水这么深,能渡过去吗?你若要过去,就自己渡好啦。”
同参便挽起裤脚过河,如同在平地上行走一样。他边走边回头对希运说:“渡过来呀!渡过来呀!”
黄檗叫道:“嘿!你这小乘自了汉,如果我早知你这样,真该砍断你的脚跟。”
那位同参听后,叹道:“你真是大乘的法器,我自愧不如你啊!”说罢,便消失了。
一日南泉至,问如何是庵中主?
(识起迷情于何是庵中主,庵中主者即谓本来体性也。)
杭州大慈山寰中禅师云:“苍天,苍天。”
(庵中主者,犹如虚空,了无一物,故曰苍天。)
南泉云:“苍天且置,如何是庵中主?”
(未识禅机,师已明示,苍天、庵中主本是不二。)
师云:“会即便会,莫忉忉。”
(已开悟者,一触即融通;未开悟者,计度、推思,均无是处。)
南泉拂袖而出。(莫说今日拂袖去,他日亦有回头时)
【原文】祖曰:“夫百千法门①,同归方寸②,河沙妙德,总在心源。一切戒门、定门、慧门③,神通变化,悉自具足,不离汝心。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④,皆如梦幻。无三界⑤可出,无菩提可求。人与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虚旷,绝思绝虑。如是之法,汝今已得,更无阙少,与佛何殊?更无别法,汝但任心自在,莫作观行⑥,亦莫澄心,莫起贪嗔,莫怀愁虑,荡荡无碍,任意纵横,不作诸善,不作诸恶,行住坐卧,触目遇缘,总是佛之妙用。快乐无忧,故名为佛。”师曰:“心既具足,何者是佛?何者是心?”祖曰:“非心不问佛,问佛不非心。”(据《祖堂集》卷二)
【译文】四祖道信(对法融)说:“千百种佛法门径,同归于方寸之心,无数美妙的德行,也都来源于此心。一切戒律、禅定、智慧法门以及种种神通变化,都已经具备在你的心中。一切烦恼业障,本不存在。一切因缘果根,都如梦幻。没有什么轮回三界可以脱离,没有什么菩提觉悟可以追求。人与非人,本性和本相都是平等的。大道虚渺空旷,绝无思索谋虑。这些通法,你如今已经获得,并不缺少,与佛有什么两样?再没有另外的道法了,你只要随心自在,无须观察作为,无须清澄自心,别生贪婪瞋怒之念,别怀忧愁疑虑之情,坦坦荡荡,无所障碍,任随已意,纵横不拘,不用作各种善事,不用作各种恶事,行、住、坐、卧之间,触目所见机缘,都是佛法的微妙作用。快乐无忧,所以称为佛。”法融问:“此心既然已经具备充足,请问什么是佛?什么是心?”四祖答道:“不是心就不会问佛,所问之佛实在就是心。”
【提要】最后一句意为:心就是佛,佛就是心。
【注释]①法门——修行佛法获取佛果的方法、门径。
②方寸——指心。
③戒门、定门、慧门——戒(戒律)、定(禅定)、慧(智慧),佛教称为三学。
④因果——佛教认为任何思想言行都会引出相应的后果。因果指报应中的前因与后果。
⑤三界——处于生死轮回过程中的俗世三种境界,即欲界、色界、无色界。
⑥观行——以智慧观察真理并按真理行事。
存奖禅师的剃度恩师是盘山有院晓方禅师,又曾经到锺陵向当时有“仰山小释迦”之称的仰山慧寂禅师参学。在此之后,便到临济义玄大师处,依止于义玄大师,并担任义玄大师的侍者,直到义玄大师示寂。其间,跟随着义玄大师,到河北魏府的观音寺江西禅院弘法。
义玄大师示寂后,存奖禅师便到他的师兄三圣慧然大师那里参学,并担任首座。在当时,他常说:“我向南方行脚一遭,拄杖头不曾拨着一个会佛法底人。”引来慧然大师问他:“你具个甚么眼,便恁么道?”——你是具有什么见地,敢这样说?慧然大师此话一出,存奖禅师便喝,其后则是不了了。
日后到魏府大觉禅师那里担任监院,大觉禅师又拿同样的问题问他:“你凭个甚么道理,与么道?”两人棒喝往来两回。隔日,大觉禅师召唤他来,说道:“我直下疑你昨日这两喝。”二人又是棒喝往来两回,存奖禅师便向大觉禅师请法:“某甲于三圣师兄处,学得个宾主句,总被师兄折倒了也。愿与某甲个安乐法门。”
“宾主句”是临济宗的教法之一,即所谓“四宾主”——宾看主、主看宾、主看主、宾看宾。存奖禅师在三圣慧然大师那里并没有彻悟,所以说只学了个宾主句,又总被三圣大师所折服,便向大觉禅师请个“安乐法门”,也就是佛法大意、涅盘寂静之门。
大觉禅师一听他这样问,便回:“这瞎汉来到我这里,竟漏洞百出,我看是该脱下衲衣,痛打一顿。”经过这么一喝,存奖禅师当下彻悟了义玄大师在黄檗禅师那里吃棒的道理,同时也就彻悟了临济宗的玄旨。日后存奖禅师开堂,拈香时说道:“此一炷香本为三圣师兄,三圣于我太孤;本为大觉师兄,大觉于我太赊。不如供养临济先师。”
存奖禅师虽在大觉禅师处彻悟了临济禅的玄妙大意,却不忘三圣慧然大师,更不忘义玄大师的恩德,也足见祖师大德知恩、感恩、报恩及不忘本的心。
龙牙与德山论禅。
龙牙说:我手上有一把锋利宝剑,想砍你头。
德山: 砍吧。
龙牙哈哈大笑:你头已被砍了。
德山也哈哈大笑:头已落地了。
一日,洞山笑说:其实,并不是德山的头给你砍了,而是你的头被德山砍了。
“我的头在这里啊。”
“德山砍下了你的头,你亲自拿给我看”......
洞山禅师是曹洞宗的开山祖师。他对生死看得很开。当他知道自己远行的日子已到,便命人为他剃发披衣,撞击起寺院的大钟,安然坐化。僧众放声号哭,一直哭了好大时辰。
洞山忽然睁开眼睛从座位上站起身来说:
“出家的人,心里不要为虚幻的外物所牵制,这才是真正的修行。生时操劳,死为休息,为什么要悲伤哭泣?”
于是洞山命主事僧办愚痴斋,以责罚大众的不能忘情。洞山和他们一起斋戒,七天之后,叮咛大众说:
“这一次绝不要哭死哭活了。”
次日沐浴后,洞山端端正正地坐着,再也没有起来。
良宽禅师除弘法外,平常就是居住在山脚下一间简陋的茅棚,生活过得非常简单。有一天晚上,他从外面讲经回来,刚好撞上一个小偷正在光顾他的茅芦,小偷看到禅师回来了,慌张得不知如何是好。
良宽和悦的对双手空空的小偷说:“找不到可偷的东西吗?想你这一趟是白跑了,这样吧!我身上的这件衣服,你就拿去吧!”
小偷抓着衣服就跑,良宽禅师赤着身子,在月光下看到小偷的背影,无限感慨的说:“可惜我不能把这美丽的月亮送给他!”
苏东坡到金山寺和佛印禅师打坐参禅,觉得身心十分通畅,于是问禅师:“禅师!您看我坐的样子怎么样呢?”
佛印禅师说:“你的坐姿很庄严,俨然一尊佛啊!”
苏东坡听了禅师的话后,十分高兴。
佛印禅师接着问苏东坡道:“学士!您看我坐的姿势怎么样呢?”
苏东坡从来不放过嘲弄禅师的机会,于是马上回答说:“像一堆牛粪!”
可是,佛印禅师听了却也很高兴!禅师被比喻为牛粪,竟没有什么话说,因此,苏东坡暗自高兴,心想可算赢了佛印禅师,于是逢人便说:“我今天赢了!”
很快,消息传到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的耳朵里,苏小妹就问苏东坡:“哥哥!你究竟是怎么赢了禅师的啊?”苏东坡眉飞色舞,神采飞扬地详细叙述了一番。
没想到,苏小妹听了苏东坡的叙述后,正色说:“哥哥!你输了!禅师的心中如佛,所以他看你如佛,而你心中像牛粪,所以你看禅师才像牛粪啊!”
版权所有:楞严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