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入门网

《西方确指》为善勿贵人知、敏之四义、舍此别无胜门

发布时间:2019-10-19 10:04:56作者:楞严经入门网

《西方确指》为善勿贵人知、敏之四义、舍此别无胜门

\

示陈定耑曰:“小人之为恶也,唯恐人知。君子之为善也,亦唯恐人知。汝当以君子慎道之心,而作佛事。更有偈曰:“勿贵人知,勿希天应,恒一其心,必坚必正。”

请看下面第七段:为善勿贵人知。这是开示陈定耑的一段开示。一个君子行善积德不要让人知道,这就叫积阴德。一般的人——这是指“小人”,小人不是说社会地位低下,小就是自私自利,心胸狭劣、心量小,这就是小人。小人为恶,因为他自私自利。总想占为已有,总想占便宜,损人“利”已,他造作这些恶。造恶呢,他内心也有一点佛性,不好意思,怕人知道。所以小人造恶就要隐藏下来——“唯恐人知”。那么君子是想到他人,有仁爱之心,有慈悲之念,利益他人这个善心,他也唯恐人知:君子的心。这就是君子和小人存心不一样。你看孔子的《论语》,常常把君子和小人并列: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那么这里存心:君子为善要积阴德,不让别人知道;小人造恶就怕别人知道。所以应当要做一个道德君子,以这个积阴德的心、韬光敛迹的心、平淡的心、谦和的心来做佛事。就给他一个偈颂:勿贵人知,勿希天应,恒一其心,必坚必正。就是为善你不要让人知道,也不要希求上天降给你什么福报,给你更多的保佑——不要这样。我们为善是什么?一个修道人为善,是指向无为法,指向功德——不求人天福报,是我们往生净土的资粮,是本来应该做的本分事,不求名利。用这样的心来坚固其愿,一心一意发长远心。是这样为善的心——不让他人知道的积阴德的心,来坚固下来,来正之,保持下来。这是第七段。

示查定敏曰:“汝未及弱冠,已知向道,可验夙因。今为汝命名曰敏。敏有聪、勤、妙、捷四义。聪以除汝暗,勤以励汝怠,妙以开汝慧,捷以发汝废。汝当顾名思义,莫谓菩萨徒与尔一个字也。复示汝偈:“汝年正幼,当学孝弟,以是持身,毋惰其志。”

第八段是:敏之四义。就是对这个字四种涵义的开显。这是菩萨开示查定敏,说“你还没有及弱冠”——就是还没有成年,“就已经知道修行佛道,可见你宿世曾经跟佛有缘”。他八百年前就开始修道了,所以在今生少年阶段就知道一心向佛。就给他命名叫敏。“敏”这个字有四个含义:聪明、勤勉、奇妙、迅捷。那个“聪”——聪明,就是解除你的暗,“暗”就是愚痴黑暗。我们众生都愚痴黑暗,就要通过修行开发我们的聪慧。那么“勤”是对治懈怠。我们凡夫众生做什么事容易懈怠,容易偷懒,容易放逸,这样就让我们世间的事业难以成就,出世间的道业更是遥遥无期。对治的方法就是要勤勉,一定要勤奋。实际上人和人之间,在智商方面相差并不是太大,但最后的结果相差大,很大程度上是能不能勤奋。如果偷懒、懈怠,你就是天姿高,最后也是没有什么成就;如果一个人很笨,但是他非常勤勉,非常用功夫,最终他也能够成功。所以我们一定要勤勉、精勤,六度讲精进就是谈这个——精进波罗蜜。

第三个字就是“妙”。这个“妙”,我们常常会思惟到:它的涵义无限深广。智者大师九旬谈妙:用九十天的时间谈一个字——谈这个“妙”,《妙法莲华经》的妙。妙,不可思议的意思,离四句、绝百非的意思,超情离见的意思。在不可思议的层面能够打开一种境界,这就是般若智慧的显现,所以“妙以开汝慧”。大家别小看了净土法门净土法门虽然方法很简单,实际上建立这种方法的理论、境界、德能,全体都是大不可思议的境界。正因为它太不可思议了,所以它就难信。难信表明什么?表明我们没有这个智慧。有甚深的般若智慧,才能够相信这不可思议的妙法。所以佛在经典当中说,为中下根机的人讲“空”,为上根利智的人讲“有”。净土法门就是妙有的一个法门,它一定要建立在对空性信受的基础上的——上一个层次的东西。所以有这个智慧的开发,我们才会“妙”。“妙”,妙不可言,就是出污泥而不染的莲华。

“捷”就是迅速的意思。捷,来对治你的废。“废”就是废弃——中途而废。就是我们建立一个目标,要做一件事情,必须当下就做——撩衣便行,不需要等待,迅速地去做。常常众生会拖延,今天的事情留到明天去做。就是听到这个净土法门他也点点头:这个法门很好,等我退休以后再来修行,或者等我世间事业完成了再来,或者等我儿子成家了,女儿出嫁了,我再来修行。这都可能会废,说不准就在这个过程当中,你就呜呼哀哉了。所以听到一种好的东西马上干,这就是捷的意思。所以告诉他:“你要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这个名字要思惟它的义理,把这个“聪、勤、妙、捷”落实在行为当中。“你不能落实这四个字,就辜负了菩萨给你这个字的慈悲用意和期待。”给他一个偈子:汝年正幼,当学孝弟,以是持身,毋惰其志。就是你现在还在幼年的阶段,年纪还很轻,在这个时间段要从孝顺父母、恭敬师长这个行为下手。这就是在修行:以这个孝悌的心来建立自己的操守,就是打下了修道的基础。千万不要放弃这样的志向:孝悌。人伦八德叫伦常。你只要奉行“孝、悌、礼、义、廉、耻、忠、信”,这些里面就有“常”。“常”就是天理,就是道。下学而上达:你能够在人伦八德当中做好了,就能体会这个道。

是日陈大心后至。菩萨问曰:“汝云何修持?”答云:“唯修净土。”  菩萨曰:“舍此别无胜门矣。嘱汝一偈:“道无他说,唯心而已。莲胎始成,专精勿二。”

\

请掀开文本。请看第十四段:舍此别无胜门。“舍”就是舍弃,“此”就是指净土法门。舍去净土法门就没有其他殊胜的法门了。那么这个开示也是在当天法会。陈大兴迟到——后一点才到达,菩萨就问他:“你是怎样修行的?”修什么法门的?陈大兴就回答:“唯修净土。”我唯一修行的就是念佛往生净土。觉明菩萨非常赞叹,就说了这句话:舍弃这个净土法门就没有其他更殊胜的法门了!大家对这句话可不要草草看过。在我们修行的道路上,首先“择法觉分”:要选择一个最好的法门。但往往我们不具择法之眼,到处寻找,常常没有主张,犹豫不决。所以这就要大善知识给我们来抉择。觉明妙行菩萨以一个大菩萨的福德、智慧,以及过来人的资格告诉我们:净土法门是一切法门中最殊胜的。所以我们今生遇到净土一法,应当要生希有难遭之想,生殷重之心。一定要认识到这个法门是无价的摩尼宝珠。

常常我们没有这种认知的话,就觉得修念佛法门好像很平淡,好像还有更殊胜的法门:“我修这个法门是不是吃亏了?”所以就东寻找西寻找,寻找来寻找去,最后还回不到净土一法,就耽误了这一辈子。所以对净土法门的信心,就是要认为净土法门是至高无上的,是圆摄一切法的。就像蕅益大师所说:是方便中第一方便,了义中无上了义,圆顿中至极圆顿的一个法门,是《华严经》的奥藏,《法华经》的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指南,都不越出这个净土法门之外。能建立这样一个圆顿的正信正见,我们就会老实下来,就不会以为:好像念佛很低人一等,你看人家上根利智的参禅或者修止观,我什么都不行,只有凑合着念几句佛。这样的看法就是凡夫的知见了。觉明妙行菩萨告诉我们:这个法门是最殊胜的法门。

就咐嘱陈大心居士一个偈子:道无他说,唯心而已;莲胎始成,专精勿二。一切佛道并没有更多的繁言异说,只有两个字——“唯心”。一切世间的善法、一切出世间的解脱,都离不开当下这一念心。所以无上大法就在我们妙明真心里面,修道就是修心。我们也要以这个心来观照净土一法,比如说,为什么释迦牟尼佛会讲净土往生一法?这跟那个时代的众生有出离的愿望、有解脱的需求(有关)。在这个厌离心里面就感得——释迦牟尼佛跟他宣说往生净土一法,也是由他的心感召出来的。实际上这个净土法门、两土世尊的显现,也是求出离道的众生的心所显现出来的。包括我们这个法会,为什么会讲《西方确指》?是由于我们秦皇岛的四众弟子很好乐净土法门,很希望听这么个法,所以才会选择《西方确指》在这里讲。这也是大家唯心所现的一个境界。所以一切法都是唯心所现。那么这个陈大心居士也是以他出离的心,专门选择净土法门来修行——至诚恳切。前面就谈到陈大心居士,七宝池里面已经有他的一朵莲华了。所以在这里这个偈颂说,七宝池八功德水里面你的莲华的胎开始成就了。这是对他的鼓励。“你要一心念佛,专精勿二。”要专精:专就是一个法门——不能搞得两个、三个,就是不夹杂;精就是要精进勇猛,不间断。不夹杂,不间断,就是专精。不能三心二意,这就是要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你只要“专精勿二”去修,你的莲胎将会长得越来越大,光明将会越来越炽盛。这是这一段的意思。

——2009年11月8日大安法师讲于秦皇岛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楞严经全文

  • 楞严经拼音

  • 楞严经讲义

版权所有:楞严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