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入门网

“清凉第一胜境”——塔院寺

发布时间:2019-10-11 10:09:05作者:楞严经入门网
塔院寺北靠显通寺,南接五爷庙,五台山的

\

标志性建筑大白塔就位于寺中。作为释迦牟尼佛祖的真身舍利塔,大白塔在五台山有着极其尊崇的地位,它的身上凝结了上至皇帝、后妃,下至高僧、巧匠的虔诚和智慧,是中国和印度、尼泊尔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是五台山2000年佛教发展史的伟大丰碑,是五台山佛教文化的核心支点和地标性建筑,因此被称为“清凉第一胜境”。从明代万历七年(1579)万历皇帝下旨将显通寺的塔院扩建为塔院寺直到现在,塔院寺作为一座独立的寺院,已经发展成为汉、满、蒙、藏各族人民共同敬仰的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和十大青庙之一。
  天王殿——李娘娘的功德
  经过牌楼和山门,我们现在来到了塔院寺的天王殿前。
  一般寺院的天王殿正面供奉的是笑口常开的大肚弥勒佛,后面供奉的是韦驮菩萨,但这座天王殿却正面供奉观音菩萨,背面供奉一通石碑,这通碑是明万历十四年塔院寺住持立的,碑文是万历皇帝的谕旨。内容是说:“佛教的作用是劝恶行善,教化众生,对国家的安定和谐是有很大帮助的。所以,我的母亲慈圣皇太后命人刊印了六百多函新旧佛经颁发给塔院寺。你们一定要体谅她老人家的苦心,好好珍藏,认真诵读,不要让它们有所损坏,让它们永远护持五台佛境,护持佛祖宝塔,钦此!”万历皇帝对母亲慈圣皇太后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而慈圣皇太后又笃信佛教,为了让母亲高兴,万历皇帝在全国各地大兴佛寺,使得全国佛教界都对慈圣皇太后感恩,认为她是护持佛法的活菩萨,后来干脆直接称之为“九莲菩萨”。塔院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由万历皇帝下旨从显通寺独立出来的,由于目的是为了给母亲积功德,所以,寺院从建立伊始就深深地盖上了慈圣皇太后的烙印。天王殿中这尊观音菩萨其实就是慈圣皇太后的化身,而这通碑则是要告诉僧人和信徒不要忘记皇太后的恩德。
  大白塔——阿育王的功业和阿尼哥的功绩
  现在让我们来参观名闻遐迩的大白塔。传说,早在东汉永平十一年(68),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巡游天下来到五台山时已经看到这里有一座五金八宝的铁塔,这座塔就是阿育王在大千世界修建的八万四千座释迦牟尼舍利塔中的一座。阿育王和秦始皇属于同一时代

\

的人,是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位君主,也是印度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一位国王。阿育王继位以后,好大喜功,发动了一系列的战争,建立了印度历史上第一个强大的统一王朝。但是在经过八年的战争后,他忽然认识到他的胜利居然是用这种血腥和残忍的代价换取的,于是放下屠刀、一心向佛。国家呈现出一派兴旺祥和的景象,佛教也在这个时期达到了印度历史上最为鼎盛的时期,并且通过友好交往的形式传播到了斯里兰卡和东南亚等周边国家。
  阿育王还命人把分散在全国各地的佛祖舍利搜集到一起,在世界各地建造起了八万四千座五金八宝的佛祖舍利塔,其中我国有19座,山西就占了5座。舍利是佛祖圆寂后留下的遗骨,后来泛指佛教徒圆寂后的肉身遗存,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肉身舍利,指得道高僧圆寂后留下的完整肉身;第二种是高僧留下的骨骸,最常见的一种是佛教徒圆寂后火化形成的圆形颗粒,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舍利子。这种舍利子呈半透明状,有三种颜色,黑色的是发舍利,白色的是骨舍利,粉红色的是肉舍利,其中白舍利最为常见。至于舍利子到底是怎么形成的,佛学界和学术界各执一词,佛学界说这是僧人通过修行使精气凝聚而形成的正果,是僧人修行高低的标志,烧出的舍利子越多说明僧人的修行越高,而学术界包括医学界则认为舍利子的形成和僧人的饮食习惯有关。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既然这座大白塔是释迦牟尼佛的舍利塔,那么,地下肯定有规模不小的地宫,地宫中必定保存着珍贵的佛祖舍利。只可惜我们的大白塔比西安的法门寺塔和北京的灵光寺塔要结实多了(法门寺和灵光寺的舍利佛塔倒塌后在清理过程中发现的舍利),2000多年过去了,居然没有倒塌过一次,我们也就无缘见到地宫中佛祖舍利的真实面貌了。阿育王死后不到十五年,孔雀帝国便土崩瓦解,但是佛教通过阿育王的弘扬却发展成为了一个具有国际影响的大宗教,迅速在亚洲各国传播开来,应该说,阿育王对佛教有再造之功,其功劳不亚于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不过,需要说明的是,阿育王当年修建的舍利塔可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当时的塔是非常矮小的。据史料记载,到了唐代,日本圆仁慈觉大师眼中所看到的还是是一座二层八角的砖塔,直到元朝时,这座塔才成为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喇嘛塔样式这要归功于尼泊尔的建筑大师阿尼哥。
  阿尼哥的故乡在尼泊尔的首都加德满都,传说,加德满都原来是一片湖泊,是文殊菩萨从五台山来到这里,施展法力打开山口、引出湖水,才使加德满都成为万顷良田环抱中的人类家园。所以,尼泊尔人对文殊菩萨、对五台山都有着非常神圣的感情,阿尼哥就是尼泊尔人民派往中国的友好使者,连《元史》都为他立了传。按照《元史》中的记载,阿尼哥出生在尼泊尔的皇室家族,从小就聪慧勤奋,年纪不大就已经是技艺高超的能工巧匠了。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立藏传佛教萨迦派首领八思巴为国师,藏传佛教开始得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为了在西藏地区建造一座黄金塔,八思巴特意从尼泊尔招募了80位工匠,年仅17岁的阿尼哥也在其中,由于技艺超群,他被八思巴指定为建造黄金塔的总监工。随后,元成宗大德五年(公元13023年),阿尼哥来到了他向往已久的文殊道场五台山,并主持重修了我们眼前这座佛祖舍利塔。虽然目前这座大白塔已经经过了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和明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大规模扩建,但阿尼哥设计的喇嘛塔样式却一直保留了下来。
  经过1981年的详细测量,我们现在已经知道,大白塔地上部分高度为56.4米,是中国最高的喇嘛塔。全塔由五个部分组成,地下是地宫,地上部分最下面是高大的地基,地基上是两层须弥座叠加而成的塔座,塔座上面是塔的主体——塔瓶。大家看这个塔瓶像不像一个倒扣过来的钵盂,所以这种类型的塔被称为覆钵式塔。再往上是十三层相轮组成的、象征十三天的塔脖子。塔脖子的上面是象征八卦的八块铜板组成的华盖,这八块铜板上还分别悬挂着36个风铃,总共是252个,正好和藏传佛教的252条喇嘛戒相吻合,每当风铃响起之时,就是在提醒喇嘛们要严于自律、遵守清规。塔的最上面是高达5.4米的风磨铜宝瓶,上面铸着“慈圣宣文皇太后重建释迦文佛真身舍利宝塔,大明万历九年四月八日造”的字样。这个宝瓶由金和铜的合金制成,所以年长日久不但不会生锈,反而在风吹日晒中越发地明亮。在塔基的四周还建有供信徒绕塔用的33间围廊,象征三十三天,回廊内装着123个80厘米高的铜质转经筒,回廊四角的亭子里也各装着一个高达1.8米的特大铜质转经筒,转经筒上都镌刻着“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佛家说,如果能将这六字真言着于身、触于手、藏于家、书于门,就能逢凶化吉、吉祥平安,积累无量功德。所以,佛教徒来到这里都要按顺时针的方向转动这些转经筒。要知道,在塔院寺转经是一件一箭双雕的事情,因为,在转动转经筒的同时,您还可以绕行大白塔,绕塔是有着无量功德的,《华严经》中说:“右绕于塔,当愿众生,所行无逆,成一切智。”就是说:只要能顺时针绕行佛塔,大家就会万事顺心,成就大智慧,解脱人世间一切的忧愁和烦恼。
  藏经阁中的华藏世界转轮藏——憨山师的功劳
  这是塔院寺最后一重大殿——藏经阁,阁中保存着汉、满、蒙、藏等各种文字的经书两万多册,是五台山规模最大、保存经书最多的一座藏经阁。我们看:阁上挂着两块御匾,一是上层房檐下那块康熙皇帝题写的“金粟来仪”,二是下层房檐下这块乾隆皇帝第六次朝拜五台山时写的诗匾。
  现在请大家和我一起进入藏经阁。我们眼前就是塔院寺五大胜迹之一的“华藏世界转轮藏”,这座转轮藏是明万历九年由明代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大师亲自设计并筹资建造的,八角十三层,高11.3米,上宽下窄,上层最宽处达12.7米。憨山大师的设计思想就是要再现《华严经》中记载的华藏世界。在《华严经》中,华藏世界的底层是不停转动的风轮,风轮之上是一望无际的香水海,香水海的中央有一朵千叶莲花,毗卢遮那佛坐在莲花中央讲经说法,每一片莲花的花瓣上都有一尊佛,共计千佛。我们来看:转轮藏的底部是一个圆盘,象征风轮,圆盘上雕刻着汹涌的海浪,象征着浩瀚的香水海,而三十三层经架则好比香水海中层层绽放的千叶莲花,转轮藏的前面供奉着华藏世界的教主——毗卢遮那佛,毗卢遮那佛的周围围绕着九佛八菩萨,转轮藏楼下的部分又放置了一千尊小佛,他们都在聆听毗卢遮那佛讲经说法,而转轮藏楼上的部分放置着的经书则象征着毗卢遮那佛所讲述的经典。另外告诉大家,这个巨大的转轮藏居然是可以转动的,每当我们推动转轮藏的底层,巨大的转轮藏就会象《华严经》中的千叶莲花一样旋转起来,真实而巧妙地再现了华藏世界的盛景。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楞严经全文

  • 楞严经拼音

  • 楞严经讲义

版权所有:楞严经入门网